从“个性化”到“素养”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0-12-04 15:03:21

【编者按】人生如白驹过隙,胡老师恒久不变的教育情怀,使她在“素养语文”教育之路上,收获了无数花香,经历了从“个性化”到“素养”的转变。

胡雪峰,大学本科学历,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广东惠阳高级中学。从教27年来,以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为核心,注重探索与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多万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文学作品100多篇(首)。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市级以上奖40多次。辅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区级以上奖400多人次。曾被评为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惠州市“首席教师”、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著作有《初中语文教育思考与实践》《春风吹过枫树林》,编著有《伸手摘星辰》《踏浪归来》。

九十年代初,胡雪峰老师初登讲台,便觉“春风花草香”,满是新奇,满是欣喜。“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成为胡老师一直思索的问题。她想,只有泡在书中,专在教中,勤在写中,乐在育中,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渐入教坛深处。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胡老师依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教书育人,读书写诗,“相看两不厌”。

语文教育之路:从“个性化”到“素养”

初涉教坛,天光云影清如许

在科组长的悉心指导下,胡老师懂得了如何备课写教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发问互动等,并参加了学历进修。边教边学,胡老师还听取了余映潮、魏书生、洪镇涛等教育大家的讲座和公开课,受到了很多启发,也激励着她不断求索。

在教学、听课之余,胡老师尝试着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写成精短论文,其中有几篇获奖并发表了,这让她对语文教育更加充满信心和渴求。如她的论文《人物动作描写有声有色》于当年获得全国精短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

但对胡老师来说,触动最大的还是上公开课的经历,她说,一次次检查课、研讨课、竞赛课,就是一次次的历练、思考、彷徨、反思、兴奋与进步。

再上层楼,望教涯为伊憔悴

从2001年至今,胡老师任教于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是我专业成长的沃土。”任教期间,胡老师努力钻研,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寻求最佳设计与组织形式,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常为达到自己心中的满意教学设计而熬至深夜。特别是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课程改革实验时,胡老师重新树立理念,梳理思路,从新的起点出发,勇往直前。2004年,她所执教的公开课《山中访友》获惠州市一等奖,后在人民出版社总编室和中语会主办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获三等奖。

在课题研究方面,胡老师的研究中心经历了从“个性化”到“素养”的转变。2005年,她申报了《个性化作文之拓宽学生写作资源》课题并成功立项。这一课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课堂到课外,从语文教学到育人管理,让她对语文教育研究有了新的认识。2009年,她成功申报的省级课题的关键词还是“个性化”。2012年,她开始对语文素养进行研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2015年,她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基于人文视域下的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与活动模式研究》,现已全部结题。这些课题全部围绕“素养”。结题论证时,其“界定初中学生核心素养‘314’模式”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一模式结合教学实际与多年的教育经验,从人与自身、人与工具、人与社会这三个角度把学生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十四点:

第一,自身素养。包括:体能心理、自我教育、交流沟通、艺术审美。让学生具备这些素养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科技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和丰富这些素养,为学生将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作用。

第三,人文素养。包括:法制民主、合作共处、礼仪规范、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这些素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这“三个方面十四点”与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的“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的内容基本吻合。

除此之外,胡老师提出的“化整为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革常规课堂为‘40+5’模式”以及开展的创办“海域文化”主题融合的学习活动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灯火阑珊,拾掇真金齐闪烁

在广东惠阳高级中学任教期间,胡老师参加了“广东省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设计研修活动”“广东省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培训研讨会”,以及清华大学“卓越女性文化与修养”、惠州市“教育家培养对象赴港培训”等培训学习。2012年,胡老师被确定为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后,她站在新的起点接受了众多专家、名师的教导和教育思想的熏陶。此后,她还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短期培训与考察,这让她开阔了视野,并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语文教学,让她的语文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让她有了更高远的追求。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还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多次承办市、区中考备考会和公开课比赛活动,实施面向社会、家长的教学开放日,开展多种文化节活动,接待省内外考察团来访等。对于这些活动,胡老师都积极参与,默默耕耘,在一节一节的公开课、研讨课中,她成长起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南粤名师讲堂活动中,胡老师执教的《天上的街市》让学生在“学读,体味诗的音乐美”“交流,品析诗的意蕴美”“吟诵,感受诗的情感美”这三个环节中自主探究交流。惠州市教研员周瑞彬老师如此评价胡老师执教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教学设计新颖,紧扣诗歌特点,教师亲和庄雅,互动灵活机智,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深刻感悟诗歌的意境与意蕴。

多年來,胡老师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她有很大的期待,家长信任她、尊重她。任教期间,胡老师还担任了五年的备课组长和五年的科组长。任职期间,科组成员大力支持她的工作,热情参与研讨活动,这也推动着胡老师不断向前。

后几年,胡老师从学校、区、市、省一级一级上公开课、竞赛课,参加一轮一轮的论文比赛,在学科摸索中耕耘着、沉淀着,收获着、前进着,快乐着、幸福着。

回顾以往的教学,胡老师总结道:“基于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怀,我才有不竭的动力去探索;基于对教育的责任和梦想,我才能不断地成长;基于对学生的热忱和尊重,我才能不断地坚持学习与研究;基于对现实的冷静和期待,我才能开拓创新,深刻反省。”正是在“认知—开窍—学习—反思—成长”的过程中,在多年磨练捶打中,胡老师逐步凸显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亲和庄雅,灵动情韵

胡老师的教学风格的主题词是“亲和庄雅,灵动情韵”。

第一,亲和。

师生关系平等,构成共同成长体,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又有发展空间,与学生交流互动时亲切和蔼。

例如,胡老师常给陌生班级上公开课,需在较短的时间里与学生熟悉,这时,老师的亲和力很重要。胡老师常与学生玩互动小游戏,或谈话,或讲故事,或送礼物,或猜谜语,通过这些方式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胡老师以赏识、启发学生为主。备课前,她先向将要上课的班级的老师了解情况,课前再与个别学生见面认识,继续交流了解,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以课堂生成为主。

第二,庄雅。

仪态、教态端庄秀雅,课堂语言质朴典雅,课堂氛围活跃但拒绝低俗,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中保留文雅之气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喜欢美丽的老师。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但秀雅的气质是靠自己后天的修炼形成。胡老师在课堂上自然地展现自己典雅的语言、文学的修养、写作的素养,让学生耳濡目染。有时学生受社会影响,把不合适的、欠缺文雅的行为带进课堂,胡老师也不恼怒,只是巧妙地进行引导。

第三,灵动。

能根据语文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与语文活动,课堂互动和活动过程灵动、机智。在自然生成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情感、心灵的呼应和对话。

《醉翁亭记》是一篇经典课文,胡老师教过很多次,但是她每次给学生解读的方式都不一样。包括介绍文体“记”,再自悟其理法;以“乐”字为切入口进行全篇阅读;与《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给多名学生分好段落,让他们轮流上讲台边诵读边解读;采取裸读解读与背景解读对比的形式。在形式多变、灵活的教学中,带领学生个性化、高效地掌握《醉翁亭记》这一教学内容。

第四,情韵。

文学作品是有温度的,带领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中徜徉,使其能与作家、作品深入对话。文学作品是有韵味的,在品赏之间感受其多彩魅力,在咀嚼之余领略其深长韵致,在审美之中触摸人生之无常、生活之甘苦、社会之繁复,继而能知人论世,练达文章。

例如,在胡老师的带领下,七年级的学生度过了充满诗意的第一学期。首先,学生们每日读《繁星·春水》,课前五分钟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解读一首并与同学一起分享;然后,周末仿写一首或创作一首诗;到了周一语文课上,就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互动欣赏、点评,再提升、修改,推荐佳作进班级作文集。

追求特色高效课堂:活、新、实、美

活——课型多样,资源丰富

课型多样。胡老师的课堂上,有辩论、表演、书写、朗诵等。胡老师致力于让学生活跃起来,启发善诱,循序渐进,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

教学资源丰富。胡老师不拘泥于课文,将身边的文化资源整合成课程资源,让学生大开眼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态自然灵活。胡老师追求端庄,衣着得体,和蔼可亲,说话力争抑扬顿挫,在尊重中鼓励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而又充实地度过一堂堂语文课。

课堂有情趣有理趣。2010届学生谢雨霖说:“胡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中肯,激励性强,有时还很风趣幽默,让我们在意味深长的笑声中学习,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胡老师的课堂,深刻隽永的哲理蕴含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真情美好的人性点缀在斑斓多彩的生活情景中。

新——教学设计精巧,互动流畅自然

2010届学生钟颖说:“胡老师上课的过程总是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一气呵成。导入新课很有吸引力,能激趣,注重情景教学,问题设计巧妙,互动交流充分,看似随着我们学生的思维进度在走,以生成为主,却又在老师的掌控、调整之中,环节过渡自然,课件运用得体,不滥用,不依赖。”胡老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都很新颖,不重复,又出其不意,让学生觉得新奇而又兴奋,这样学生乐意参与活动,积极思考,主动发表见解。

实——注重宏观与微观知识的把握

2007届学生谭鹏阳说:“在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觉得又开心又充实,许多知识点都融合在其中,一点枯燥感都没有。”2007届学生曾琪斐(当年中考语文单科状元)说:“到了九年级,我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与教学安排的精心,七、八年级的教学有许多的铺垫,梯度清晰,循序渐进,无论是感悟还是思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感觉语文越学越有味,越学越轻松,成绩稳定,成为我们的优势。”

美——诗意美、语言美、板书美

2016届学生严凌菲说:“胡老师善于创设情景,让我们自觉进入‘对话’‘互动’,特别是讲散文和诗歌时,常把我们带进唯美诗情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胡老师经常设计一些很巧妙的板书,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2004届学生蔡海灵毕业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评价胡老师的语文教育和带给她的深刻影响,尤其称赞胡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和巧妙的板书设计。2010届学生罗溪曦(当年中考语文单科状元)说,最难忘胡老师带他们背诵半部《论语》和学习《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白驹过隙,但岁月改不了胡老师的教育情怀,她在“素养语文”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再回眸,不为岁月无情而伤感,只为教育而反思。教海无涯、上下求索是语文教育之路上前行的基石,回眸与反思是审视自己的运行轨道是否良好的必要手段。回首教育之路,胡老師说,她庆幸自己一路上有很多同伴、很多导师的陪伴,总在随行中闻到花香,俯身拾得花瓣。胡老师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语文教育之路上闻到“满架蔷薇一院香”。为此,胡老师表示,她将倾己所有,尽心竭力,争取更好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