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非遗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1-01-28 21:18:43

甘孜踢踏(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甘孜踢踏舞最初是从羌姆(寺庙跳神舞)中分流而演变出来,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本波教的祭礼舞蹈。甘孜寺作为霍尔十三寺的第一寺,大力学习和发展此舞蹈形式,随后甘孜民间结合当地文化发展到以经常娱乐为目的跳勋卓舞蹈,这就基本形成了甘孜踢踏的雏形。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和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大大推进了“甘孜踢踏”的发展,不仅创出了踏步旋转、侧身腾跃等独特的技巧动作,在身态和手型上也注入了本地弦子、锅庄的特色,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活泼闲逸的甘孜踢踏,以粗犷奔放、热情洋溢的康巴文化为背景,更多的是借踢踏之魂展现藏区民间的万种风情。甘孜踢踏经过近千年不断努力创造,发展演变,最终发展成了具有本地特色,驰名于藏区,乃至中国的踢踏舞,目前已经成为康北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流派之一。

早在1964 年,甘孜踢踏《扎西德勒》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98年,甘孜踢踏在中央电视台全国迎春文艺演出中展播。目前,当地创作甘孜踢踏舞曲50首,制作了《金甘孜》《祥瑞甘孜》《岗坚夏卓》等系列光碟。

甘孜彩绘(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甘孜彩绘是整个藏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藏族彩绘之一。拥有百年历史的甘孜彩绘技艺,主要体现在藏族建筑、家具等木质品的装饰上,彩绘内容丰富,用笔渲染细腻,图案纹样精致优美,栩栩如生,反映古今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审美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淘糌粑(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在藏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明上,水淘糌粑制作技艺是历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糌粑用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磨制而成,营养丰富,携带及食用方便,是整个藏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其中又以甘孜县的水淘糌粑最为著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寺庙乐舞(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甘孜县甘孜镇的僧侣舞创始于100多年前。甘孜县境内第一大寺——甘孜寺,为了丰富百姓和僧人的文化生活,寺庙僧人通过击鼓作声创造了基础的宗教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历代寺庙艺人们的创造革新,形成了具有康巴民族风格的僧舞。僧人们身穿简朴的僧服,头戴“色多”僧帽,不带任何道具,挥袈裟长袖,在表演中主要以奏鼓为乐,以长音短调、缓唱急转等婉转悠扬的戏曲腔调为主,舞姿形式多样,表演不失优雅与端庄。

昔色土陶制作工藝(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在四川省西南部海拔三千三百九十米的高原,横断山脉东北边缘,这里融化的雪水冲击土地,积淀了大量的陶土,为制造陶器提供了物质条件。昔色土陶是藏家传统的土法手工艺品,以当地特殊的泥土作原料纯手工制作而成,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当地人以陶土捏、捶、敲、打成锅、罐、盆、壶、瓶之后,架起松柴火烧成红色即可。昔色土陶贮存茶、奶,具有不变味、易保温、增醇香的功效,故声名远播。昔色土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传承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整理/王金城 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