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传统民间舞的传承与地方性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1-01-29 15:12:13

〔摘要〕每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皆同时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的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舞蹈在各民族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民间,人民相信超人的神灵力量,通过宗教祭祀舞蹈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消灾祛病、人畜兴旺。

〔关键词〕地域性民间舞传承高校舞蹈教学

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舞蹈资源

我国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各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各民族特有历史背景、民族风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体现了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分布大致按照东北、内蒙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东南地区等几个地域来划分。

东北、内蒙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北方农业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摇篮。这个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有:满族的宫廷乐舞、萨满舞、东海莽试;赫哲族的跳鹿神;蒙古族的查玛、安代、盅碗舞、筷子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刀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鄂温克族的阿罕拜、爱达哈喜楞、巴勒那德、哲辉哲;鄂伦春族的黑熊搏斗舞、哲嘿哲舞等。

西北地区系指新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五省(区)幅员辽阔的版图。这个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有: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萨巴依舞、赛乃姆、纳孜尔库姆;塔吉克族的恰埔苏孜刀舞、马舞;哈萨克族的哈拉卓尔葛;柯尔克孜族的比翼舞;乌兹别克族的弹乃瓦尔舞、铃子舞;锡伯族的贝伦舞、蝴蝶舞;塔塔尔族的喜事舞;俄罗斯族的踢踏舞;回族的伊斯兰教乐舞、宴席舞、跳花儿、念舞;东乡族的哈利舞、对委奥依纳;土族的安召、纳东;裕固族的护法舞等。

西南地区是指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西藏自治区。这个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有彝族的打歌、阿细跳月、烟盒舞、都火舞、披毡舞;哈尼族的棕扇舞、扭鼓舞;拉祜族的葫芦笙舞、摆舞;傣族的孔雀舞、嘎光;苗族的木鼓舞、芦笙舞、板凳舞;侗族的芦笙舞;布依族的织布舞;水族的铜鼓舞、斗角舞、角鼓舞;藏族的囊玛、羌姆、卓舞、弦子舞;羌族的萨朗;白族的三灵组舞、田家乐、拜二月;纳西族的哦热热、阿哩哩、勒巴舞;普米族的搓蹉;傈僳族的嘎且舞、搅脚舞、三弦舞;怒族的达比亚舞;独龙族的剽牛舞;基诺族的大鼓舞;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整歌、龙洞歌;阿昌族的登窝罗;佤族的木鼓舞、甩发舞;布朗族的蜡条舞;德昂族的水鼓舞;布依族的刷把舞、香花舞;仡佬族的踩堂舞、酒礼舞等。

中南地区是指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以及台湾诸省(区)。这个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有:壮族的蚂拐舞、扁担舞;瑶族的盘王舞、铜鼓舞、跳香火龙王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铜铃舞、造旗舞;黎族的跳娘舞、赶鬼舞、打柴舞;畲族的猎捕舞、铃刀舞;高山族的拉手舞、杵舞、甩发舞;毛南族的条套;京族的跳天灯、采茶摸螺、敬香舞等。

二、保护、传承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每个民族在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的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舞蹈在各民族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民间,人民相信超人的神灵力量,通过宗教祭祀舞蹈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消灾祛病、人畜兴旺。每逢风俗节庆,婚丧嫁娶,人们往往载歌载舞,自娱自乐,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在此背后,舞蹈的社交功能也得以凸显,舞蹈也成为一种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社会交往形式,也有不少男女青年在这样的舞蹈活动中选择配偶。同时,舞蹈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可以传播一些思想文化也可以使人们更团结,而且,民族民间舞蹈是一切舞台艺术作品的源泉,它提供基本素材,激发编导的创作灵感,丰富舞蹈作品的内涵。另外,民族民间舞蹈可为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提供参考。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地域性舞蹈传承的关系

我国各个地域都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资源,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民间老百姓口传身授的方式,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有一些已经失传,也有一些濒临灭绝,所以抢救和保护显得相当重要。由于政府的重视,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也有很多独具特色舞蹈都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笔者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间舞蹈已经濒临灭绝,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对于这些舞蹈的传承与保护称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如若能够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找到有效的途径把它们引入地方高校的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舞蹈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模式,一代又一代的跳下去,无疑能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四、地方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域几乎都有艺术类院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性综合类院校也下设了艺术类二级学院,其中都开设得有与舞蹈相关的专业,比如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等,在这些舞蹈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就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了。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民族民间舞专业课程都是采用的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材,主要教授的民族舞蹈类型有:汉族舞蹈、藏族舞蹈、蒙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几大类,对于其他民族民间舞蹈很少涉及或者根本没有。这几大民族的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组合都是老一辈舞蹈教育家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原始资料、总结归类、分析研究、反复论证实践,最终得出来的既据民族风格有适合的舞蹈课堂教学的舞蹈组合,对于高校学生掌握其民族风格,传承其舞蹈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教学也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民间舞蹈,上述舞蹈涵盖的民族数量较少,显得不全面、不完整,这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所有民间舞蹈文化精髓,但是如果把所有民族的舞蹈都搬到大学课堂上来教学,大学四年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也不现实。其次,长此以往上述几种民族的舞蹈不仅在民间能得以传承和发展,在舞蹈教学课堂上也能得到不断的保护和发展,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舞蹈课堂如果都只学习这几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就失去了更多的被传承的机会。再次,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阔,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分布广泛。大多数地方性高校的生源还是来自于本地或者相邻相近的地域,所以学生最熟知的舞蹈还是他们生长生活环境下的地方性舞蹈。让学生学习跨地域的舞蹈就会有一点难度,不是不可以学习,但是学生在对于民族风格、动律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上也许就会有偏差,比如我们可以试想让一位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去学习东北地区的东北秧歌,他们需要做怎样的适应和改变,学生也许从来都没有去过所学的民族舞蹈的地方,所以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怎样做动作才能表现出它的原始意义?在课堂上学到了动作,但是没有深刻的地方体验,就把握不住舞蹈的内涵,就会失去民族民间舞蹈的“根”。

另一方面,高校舞蹈专业都开设有采风课程,也就是田野调查,这是一门重要的时间课程,老师会带领学生到山间田野去收集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去感受民风民俗,这是一门很好的课程,但是处于时间、经费、安全性的考虑,往往不会长时间跨区域的到很远的地方去进行采风,而通常都会选择就近的有代表性的地域。这样一来,学生感受到的往往还是本地域的少数民族民风民情,对于较远的民族还是缺乏亲身经历的感受。

最后,缺乏教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除了上述民族的舞蹈有比较系统的教材以外,很多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是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的教材的,就算是本地域本民族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编纂出合适的教材,所以只能学习别人的教材,本地的舞蹈缺少了在课堂里被传承的平台。

五、关于改进地方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地域性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首先,从课程设置着手,在地方性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本地域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并且应当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教授大量的本土舞蹈,扩大地域优势,形成不可替代的地方教学资源。例如东北、内蒙地区的高校就可以着重开设满族的萨满舞,赫哲族的跳鹿神,蒙古族的查玛、安代,朝鲜族的假面舞、长鼓舞等;西北地区的高校就可以着重开设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纳孜尔库姆,塔吉克族的恰埔苏孜,哈萨克族的哈拉卓尔葛,回族的宴席舞、跳花儿,裕固族的护法舞等。再比如四川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方民族特色浓郁的高校,就可以直接开设藏族、羌族、彝族的民间舞蹈课程。这些地域优势是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如果这样,全国各地的大多数的民族民间舞蹈就会在大学课堂里得到传承与发展,改变之前大一统的单一模式,整个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就会显得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

其次,从课堂舞蹈教学组合编排着手。在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上,要选取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素材来编排组合,尽量保持民间舞蹈在民间的原始风貌,不能为了好看或者好跳就任意的篡改动作、加减动作。因为民间舞蹈是各民族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劳动中智慧的结晶,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或者民风民俗环境中它的跳法就有它代表的意义,我们要从深层次去理解它认识它。在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当中,我们应当首先选取能够代表该民族风格的有浓郁特色的舞蹈素材进行组合编排,每一个民族视情况而定,编排6至20个有代表性的课堂组合,然后把它固定下来,一届一届的学年传下去,最终达到对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再次,加强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建设。现在,之所以很多高校一直沿用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自己本土的地域性舞蹈教材。当然,编写教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要尽力去做这件事情,通过反复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民间舞蹈的原始素材,进行研究,归纳分类,分析其基本动律、骨干动作、队形等,然后编写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材,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只有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舞蹈教材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提供坚实的保障。据笔者所知,现在很多地域性高校已经很重视舞蹈教材的建设,例如以朝鲜族舞蹈著称的延边大学舞蹈系,就有《朝鲜族民间舞蹈组合》、《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中国朝鲜民族舞蹈史》等多部朝鲜族舞蹈教材;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有羌族舞蹈教材《羌族女性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等。

最后,重视民族民间舞蹈采风这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几乎所有的高校舞蹈专业类都开设有采风这门课程,学生通过深入到山间田野,与少数民族亲近的生活,观察他们的生产劳动,体验民间的风土人情,了解民风民俗,会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在田野调查中对原生态舞蹈的模仿,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保持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原貌。在采风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原生态舞蹈素材,可以听到老艺人讲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舞蹈的文化背景,舞蹈的动作意义,也可以感受婚嫁喜事、重大节庆、宗教祭祀等热闹的场面,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该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做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何政荣著.《音乐舞蹈采风调查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7

[2]纪兰慰、邱久荣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