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情海深||散文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1-10-29 08:57:56

  山高水长情海深||散文

  苏娟离开我们已半年多了,可我总觉得她还在我的身边 。下面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山高水长情海深||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山高水长情海深

  苏娟离开我们已半年多了,可我总觉得她还在我的身边 。这期间,我在参加淮海战役纪念馆开馆仪式,撰写红色故事,到学校和暑托班讲课,向青少年赠书,接受中央电视台和复旦大学学生采访等纪念建党百年华诞的活动时,眼前常浮现出苏娟赞赏的音容笑貌,耳边仿佛听到她叮嘱的声音,这不但成为我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精神动力,也加深了我对苏娟深深的思念。

  苏娟是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长大的,后来又在那里工作生活多年,但我俩相识却是在冬春风沙遍地的华北大平原。那年我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上学,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战友介绍,认识了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的苏娟。我和苏娟的父母都是军人,当时我在某部红三连任指导员,是作为优秀干部推荐上学的。苏娟得知我的经历后,认为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青年,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我也得知苏娟15岁离家参军入伍,靠自己的努力入了党提了干上了学,与我有很多共同点。我俩建立了联系,经相互了解,1980年12月20日,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作为夫妻和战友,一同走过40多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位于惠山脚下的解放军101医院(现为904医院),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而当年院内家属区却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只有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用煤球炉子做饭。苏娟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俩团聚分离的岁月,儿子童年的欢声笑语,都留在了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医院。那年,我军校毕业后回到了老部队;不久,我岳父离休定居在无锡,苏娟也随调过去以便照顾父母,我们就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两地生活。我们部队驻地在保定郊区的农村,离火车站有20多里地,不通公共汽车。从无锡到保定坐火车要一天一夜,中途要倒两次车,每年她探亲休假带孩子到保定站,我就带着通信员骑着自行车蹬着三轮车把她娘俩接回营房。华北的冬天是寒冷的,我那时当营教导员,住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营房,经常停水停电,冬天没暖气,靠烧炉子取暖。我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说:“爸爸这是又停电又停水,还有小老鼠。”我俩每年团聚就靠各自休假一个月,但有时部队临时执行任务,她只好带着孩子提前回去。1984年6月,苏娟探亲时间不长,部队就接到执行紧急战备任务的命令,她临时走买不到卧铺票,就买个站票站到北京后,又买个硬座票换车回无锡。两地分居的探亲路上难,苏娟回到无锡后,一边要忙工作,一边要带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更是辛苦。但大爱无疆,苏娟知道我从小在军营长大,对人民军队有深厚的感情,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想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因此,尽管苏娟和天下所有的妻子一样,都盼望丈夫能在身边,但还是坚定地支持我在部队工作。她说:“国家总要有人来保卫,军人的职业就是要奉献,我们夫妻分居两地虽然困难大一点,但比起革命老前辈,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1986年8月,我所在的部队要到老山前线参战。苏娟得知后说:“军人就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她坚定地支持我去参战,每次来信都讲家中一切都好,让我放心。但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后来,我听她的战友说,自我到前线后,苏娟每天都牵肠挂肚,坐立不安。苏娟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和野战医疗队救护前线伤员;身为一名女军人的她其实最明白,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刀光剑影的战斗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流血牺牲。有时前线战事紧张,她长时间接不到我的来信,思念与牵挂倍增,常常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身心备受煎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正因为有这深刻的体会,所以后来我在一本书中写道:“激烈残酷的战争,与其说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不如说是在女人们的心中。“在苏娟的大力支持下,我安心在老山前线参战,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集团军评为“老山作战模范干部”。参战一年半以后,我才回到家中与妻儿团聚,想到苏娟既是军嫂,又是军人,为我上前线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身上的重担和压力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内心百感交集。

  作为军人,我俩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苏娟是军医,要承担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重担,她把对党对人民对亲人的爱,都倾注在了工作上。我们虽然远隔千里,又是在不同工作战斗岗位上,但都是履行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那几年,101医院多次接收老山前线转过来的重伤员,苏娟参加护理时不怕苦不怕累,尽心尽力想方设法救治照顾好每一位重伤员。我儿子至今还记得那些老山前线下来的“断腿”叔叔们的英雄事迹,记得妈妈当年如何精心地护理他们。上世纪80年代,医院还没有CT与核磁共振,B超是最现代化的检查仪器,只要有病人,大部分要做B超检查。苏娟是B超医生,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加班加点就如家常便饭一样。战友金永涛回忆说:“潘苏娟当卫生员时,就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当医生后,每天都是早上班,晚下班,有工作总是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战友董丽华当年与我家是邻居,她回忆说:“潘苏娟值夜班时,经常被叫起到B超室,甚至通宵诊断病人,她以对患者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次诊查,从不疏忽懈怠。”苏娟学习勤奋刻苦,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认真钻研技术,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一年,在某军事单位的体检中,苏娟一次就用B超分别查出了5个人肝肾等部位有异常。这些同志平时身体都不错,一点感觉也没有,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癌症,得到及时治疗。由于苏娟的超声检查水平得到同事和患者的公认,很多人慕名前来找她做B超,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她的工作量,但她从不推诿,都热情接待。有的患者为了感谢送来钱物,她一概不收,原数退还,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人民军医和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被患者称为优秀的白衣天使。

  做为军嫂,苏娟要尽母亲和儿女的义务,承担孝敬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重担,特别是带孩子,虽然有老人帮忙,但遇到的困难也相当大。儿子上幼儿园后,因老人年纪大了,为减轻他们的负担,苏娟就独自带儿子搬进了医院的宿舍。她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做饭,送儿子上幼儿园;下班后又匆匆赶到幼儿园来接,回家又忙着做饭。由于她下班晚,大多数小朋友都早早的回家了,只有我儿子在老师的陪伴下泪汪汪地在那里等候。有时她工作走不开,就请同事来帮忙接;值夜班时,就请老岳母来带;后来与幼儿园的冯英华老师熟了,就请她代为照看。战友金永涛的爱人也不在身边,她有时加班顾不过来,苏娟就把她的儿子张梦叫到家里吃饭。因为她最了解两地分居的女军人带孩子的艰难,能搭把手就帮一把。儿子得了病的时候,苏娟更是忙个不停。一次,儿子发高烧到四十多度持续不退,她连续照顾,几天几夜都没得到休息。苏娟为了让我安心在部队工作,为儿子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十分注重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和少年宫的小记者活动。她对儿子严格要求,从不娇惯,一点一滴地让儿子牢记做人的原则和道理。她以身作则,激励儿子勤恳努力,积极上进,儿子眼里的妈妈一直都是风风火火、忙里忙外的“女强人”形象。苏娟在岳父和岳母的帮助下,培养了儿子善良、感恩、厚道、正直、勤奋、刻苦等优秀品质,也让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得到了传承。

  2001年7月,组织上准备让我到云南边疆工作,来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所在部队驻天津市,我儿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我们一家终于可以团聚了,而且家中的老人,除我父亲徐炜将军1980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外,还有三位老人年事已高,也需要经常照顾。想到这些,我有点犹豫。苏娟得知后说,有国才有家,忠孝不能两全,祖国的边疆总要有人来保卫和建设,你在南疆参过战,那里又是你战友牺牲的地方,你应该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儿子上大学可以自立,老人我一定照顾好,让你放心。正是在苏娟的支持下,我坚定了到边疆工作的信心。从那时起,我俩又开始了更长距离的两地分居。苏娟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三位老人,更是费尽了心。我母亲是解放战争参军的老兵,苏娟与她相处得比母女还亲。2007年苏娟去看望我母亲,发现她比以前瘦了,就亲自联系到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去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她四处为母亲求医问药,给母亲买保健品,悉心照料。母亲逝世后,苏娟又张罗选我父母合葬的墓地,以入土为安,年年去祭拜。我岳父岳母都是抗战时参军的老八路。岳母患老年痴呆重症住进医院,苏娟在医院陪床照顾,每天早晨八点去,夜间两点多才回家,为老岳母洗脸刷牙、喂饭、翻身、擦背、端屎端尿。有时老岳母大小便在床上,她就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和被褥。后来,我老岳母病得已不能进食,每天靠输液补充营养。苏娟担心护工在夜间输液守护时打瞌睡出问题,就坚持每晚12点前让护工睡觉,她守护到下半夜一点多才回家。由于苏娟的精心照顾,岳母住院卧床9个月直到去世时都没有生过褥疮,也没有出现任何医疗问题。岳父每次体检,苏娟都要亲自过问,发现问题及时与干休所门诊部医生商量,采取措施治疗。我岳母病重后,老岳父十分焦急,愁得吃不下饭,彻夜失眠。苏娟就带他到医院去检查,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医生的心理疏导,岳父的症状得到好转。苏娟又耐心地劝说,精心地照顾,终于使这位老八路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苏娟处处支持帮助我做好工作。她每次探亲,都与干部战士和家属打成一片,与他们谈心聊天交朋友。苏娟为人实在,待人热情,与同志们相处得很融洽。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潘军医”、“潘大姐”、“潘阿姨”,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她说,有什么难事都愿意向她讲。苏娟也是在军营中长大的,对部队情况熟悉,她经常能从这些谈心聊天中及时发现问题、向我提出建议,帮助我加强工作有的放矢。有些工作,我不好直接出面,她就帮助去做。有个干部和他爱人到我家送礼,被我当场拒绝。女同志急得当场哭了,苏娟就单独与她谈话,耐心地讲道理,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将礼品拿了回去。有位战友两口子闹矛盾要离婚,吵得很凶,苏娟找双方做工作,吃饭时也把她们一家三口叫上,反复劝说,夫妻终于和好,从而保全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同志从北京大机关到云南工作,他爱人有点想不通,苏娟就给她做工作说,边疆总要有人来保卫,为了支持丈夫工作,你应该到边疆来。经动员,这位女同志放弃了在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到边境地州的一个医院当了医生。正是在苏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边疆工作近8年,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被武警部队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预防犯罪工作先进个人”。上级的多次考核和民主测评我都排在前面,并连续三年被选拔为武警部队军职优秀后备干部。2008年,我已到了正师职干部最高服役年限,我非常热爱人民军队,很想多干几年多做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提职,马上面临脱军装退休,我的想法很多。苏娟就劝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但将军的位置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士兵都能当将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人复员转业和退休都是正常的,只要上不愧党下不愧兵,坚持革命理想,脱军装也照样可以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我打消了顾虑。2008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我的退休命令。当年11月2日,云南楚雄发生泥石流险情,共造成6县(市)的48个乡镇199个村委会36.7万余人受灾。灾情紧急,地方领导请求武警部队火速支援。当时,总队的领导都在地州支队考核回不来,在机关坚持工作的只有来代职的副总队长郭建华(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局局长),他刚来时间不长,对部队情况还不熟悉。我得到消息,想主动去请战,带部队去抢险救灾,但又想到我的退休命令已下,正准备交班,该不该再去要求工作?正犹豫时,苏娟鼓励我说:“灾情就是命令,你应该——必须去,这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职责,不能因为下了退休命令就不履行了。”听了她的话,我想起1996年8月7日,河北滹沱河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饶阳县和安平县一带的堤坝遇险。师首长让我带队去抗洪抢险,苏娟当时刚来队探亲,得知后,也讲了“灾情就是命令”的话,时隔这么多年,她还是当年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我马上向总队主要领导请战,经批准,由我和郭建华副总队长带队连夜奔赴楚雄灾区,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执行抢险救灾的任务,受到武警总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退休后,为了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我和苏娟先后到父亲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连云港、圣公山、悬崮顶、临沂城、东宁县、苗岭路、沈阳市……参观了革命纪念馆,瞻仰了烈士陵园,了解当年的作战环境,走访当地群众,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深受教育和鼓舞。父亲的战友大多是战争年代的老同志,都年事已高,许多老同志在我采访后不久就去世了。苏娟说:“这是抢救式的采访,如果不抓紧,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就会失去。”在她的支持下,我先后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北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采访了100多位父亲的老领导、老战友,他们回忆了大量生动的事迹和情节,为写好红色故事提供了翔实的素材。我边采访边写作,每写出一篇,苏娟都是第一读者,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理清思路,甚至一句话怎么表达,她都帮助推敲。在苏娟的全力支持下,我编写的《磨砺——徐炜将军的战斗历程》一书,经军事科学院审查,军委政治工作部批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的审查意见指出:“本书的编写出版,为深入开展党史军史教育,弘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教材。”

  当我翻出这些年获得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时,当我拿到新出版的《磨砺》一书时,当我应邀去为部队、机关和学校做报告时,当我在撰写革命老前辈的红色故事时,我想到这些年,苏娟这么努力地工作,这么不辞劳苦地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这么热情地助人为乐,这么热心地传承红色基因,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没有对同志对战友对亲人深深的爱,怎么能做得到。苏娟不仅是我的好妻子,不仅是子孙的好母亲好奶奶,不仅是父母的好儿女,不仅是同志们的好同事、好大姐、好阿姨,更是与我在同一个战壕里共同奋战的患难战友啊!正是有苏娟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在部队安心工作,多次立功受奖,不断成长进步;才能在退休后成功地转换角色,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贡献力量。当年,老山前线的指战员最爱唱的一首歌是《十五的月亮》,歌中唱道:“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在我看来,我所有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及获得的荣誉,不只是有她的一半,另一半也是她的,全部都属于我的爱人——潘苏娟。

  苏娟从小受到红色传统的教育,在部队又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艰难困苦的磨砺,红色基因已渗透到她的骨髓,在她身患重病时更闪耀出灿烂的光彩。2016年9月19日中午,苏娟在去昆明世纪城联通营业厅的路上突然发癫痫摔倒在地,在场的好心人拨通我的手机后,我急忙打摩的赶到现场,见到她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当时就惊呆了。120急救车将她送到昆华医院急诊室。9月23日确诊为脑胶质瘤。当晚,我彻夜未眠,可苏娟却很快睡着了。作为医生,苏娟非常明白得了这种病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现实,把生死看得很淡,没有被吓倒。儿子在国外得知妈妈得了重病焦急万分,立即赶回来陪伴妈妈,又精心安排找到全球知名的脑外科专家为妈妈做了手术,成功地清除了脑部的肿瘤。术后,我带苏娟到北京天坛医院找邱晓光医生做放疗。由于她头颅有血肿,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做手术将血肿取出,她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做了两次头颅手术,血肿消了后又接着做放疗,几次下来头发都掉光了,白细胞减少,呕吐吃不下饭,浑身无力,所受的痛苦难以形容,但苏娟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在与恶疾做斗争中表现得无比坚强。为配合治疗,我带苏娟先后去了上海的长海、龙华、岳阳等五家中医院找名中医会诊,吃了近两年的中药,吃药时间长身体反应大,饭都吃不下,但苏娟还是咬牙坚持。先后去了沪滇苏三地的五家康复医院,在浦东康复医院住院时,每天要训练五六个小时,她始终配合治疗。开始她尽管左腿无力,还是坚持走路不用拐杖不坐轮椅,让我教她打太极拳、做站桩、练八段锦和健身操,按医生要求做康复动作,买来器械练习等。开始能做半个小时,以后只能做十几分钟、几分钟直到站不稳走不动,坐在轮椅上的她还坚持练习。她得了血液病后,半个月时间内,在长海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先后做了两次骨穿。最后一次做骨穿时血小板已低到10(正常人是30—100),是先输血后再做的。我在她身边用手按着她骨穿的伤口,鲜血从纱布中渗出,我心疼得流泪,但苏娟却不叫一声疼,反而来安慰我。苦难的病痛岁月彰显了苏娟的乐观精神和坚强意志,苏娟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八路的好后代!

  从彩云之南的滇池边到江南水乡的黄浦江畔、太湖之滨,再到燕赵大地的香山脚下……长达四年多的漫漫求医之路,我们尝遍了求医难的酸甜苦辣,更感受到人间特别是战友的真情。苏娟在病重时始终想到的是别人,心中唯独没有自己。战友和朋友们对她伸出的温暖之手,她都铭记在心;医护人员每次为她检查治疗,她都要认真地说一声:“谢谢”,有的医护人员急躁态度不好,她也从不发火,总以感恩的心情表示理解。得知战友和同志们有了困难,尽管她行动十分不便,还力所能及地想办法帮忙。2019年5月,一位战友的岳母得了脑瘤,几家大医院会诊都讲肿瘤太大无法治疗,患者和全家人都陷入绝望。苏娟得知后,亲自打电话给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的吴陈兴医生,介绍患者去会诊,经精准检查推翻了原诊断,确诊为淋巴瘤,并有针对性治疗,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她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逢人就说苏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至今感恩不尽。 为了照顾苏娟,家中请了钟点工,后来又请了保姆,苏娟对她们也很关心。钟点工小王每天上午做两个小时,除了照付工钱外,我俩中午到居委会吃助老餐时,都会分出一份给小王吃。有时饭不够了,苏娟就把她那份省下来给小王。后来申请了长护险,过春节时,苏娟又包了红包给护工小张的孩子。苏娟病重住院后,因为血小板太低,医生不让她下床,但她怕麻烦护理人员,坚持要下床到卫生间,直到昏迷不能动。苏娟高尚的品格,对战友和同志们的爱,对一切帮助过她的人的诚挚的感恩,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和美丽的山水中。

  苏娟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她不但爱党爱国爱人民,也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她在病重时,还时刻牵挂着亲人的冷暖,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都包含着妻子对丈夫、母亲对儿女、女儿对父母的一片深情,她生病后,由于孩子不在身边,我是照顾她的唯一亲人,她常讲“患难见真情”,十分关心体贴我,为了让我集中精力写作,苏娟生病前把家务活全包了,可在书稿经审查准备出版时,苏娟患了重病。为了不分散我的精力,她不顾身体虚弱,力所能及地做家务。我生了病,她急得睡不着觉。她生孩子时得了尿失禁,病重后加剧,每天晚上要起来七八次,怕影响我休息,坚持要分房住。2017年1月31日,苏娟做手术时,儿子在她身边照顾,可我儿媳也到了预产期,小孙女马上要诞生了。苏娟坚持要找护工陪床,让儿子回家照顾媳妇。苏娟从来不过生日,但对亲人的生日却十分上心。我儿子和两个孙女的生日都在一二月份。2021年元旦后,苏娟又被查出得了血液病,身体极度虚弱,但还是坐轮椅亲自去为孙女买了书和玩具,为儿媳买了营养品等,后因国外疫情严重没寄出。到了儿孙生日,又让我去买了菜和长寿面,订了生日蛋糕,这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分别为最挚爱的儿孙过生日。老父亲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她在几个月前就记着这一天。2020年年底,95岁高龄的老岳父在体检中发现早期胃癌,苏娟心急如焚,当时她已是重病在身,还是催我去联系几个大城市的医院求医。后来岳父住进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医院规定高龄老人晚上必须有人陪同,因一时找不到护工,她就让我晚上去照顾,可此时她已离不开人了,战友王鹤亮得知后自愿下班后去陪床,她才放心。消化内科刘枫主任成功地为岳父做了手术后,苏娟又让我推她坐着轮椅到医院,这是她生前最后一次去看望老父亲。临走时,她还对父亲说:“爸,春节后让鲁海开车,我们回无锡给您过生日。”可两个月后的大年三十那天,我带着苏娟在长海医院输血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春节假期还没过完,苏娟就因病危被送去抢救。老父亲悲痛万分,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大病初愈,专门乘车从无锡到上海去看她,此时苏娟已躺在病床上眼含热泪不能说话了。当我对她说“爸来看你了。”她微笑着伸出手对拍了我的手掌,既表示对患难与共的老伴最温馨的深情,也是把照顾老父亲为他养老送终的重任托付给了我。苏娟在美丽的惠山下为父亲过生日的愿望永远不能实现了,但她美好善良的思想却如巍巍青山一样高大,如涛涛江水一样长远,永远在我们心中绽放灿烂的光彩!

  2021年3月10日下午,苏娟带着对亲人、对战友、对生活的深深的爱和无限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苏娟是一个普通的人民军医,像太湖水一样平凡, 但她的精神感染了人,她的人品感染了人,她的行为感染了人,在她的心中,有对党和祖国无私奉献的忠诚之情,有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有对父母老人的孝顺之情,有对子孙的慈爱之情,有对战友和同志的友谊之情、有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情,真是情深似海呀!因此,在她走后,却能在辽阔无垠平静的湖面上, 荡起阵阵涟漪,掀起朵朵浪花,引起深深的怀念……由于疫情原因,苏娟走后没有通知外地亲友,可许多上海和外地的战友、朋友们从不同渠道得到消息后都十分难过,许多人失声痛哭,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友好大姐好阿姨而悲痛万分。大家纷纷赶来与苏娟作最后的告别。原定告别仪式参加30人左右,可那天却来了近百人,现场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在无锡站工作的孙晓峰是苏娟探亲乘火车认识的,苏娟像对亲妹妹一样关心她,后来多年未联系。孙晓峰得知消息后,坐高铁赶到上海来参加告别仪式。云南的一位战友夫妇都身患癌症,得到消息后,患重病的妻子让丈夫带着女儿连夜坐飞机来到上海参加告别仪式,当天下午又坐飞机赶回昆明。几百名战友和朋友们发来微信或短信深情地悼念她。我妹妹徐鲁梅专门做了悼念苏娟的美篇,阅读量达到3万多,有3000多人送花留言,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纷纷写下小诗,表达对这位好军医和好军嫂的敬重和悼念,称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原解放军91医院主管护师杨丽霞老师并不认识苏娟,但她看了美篇后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写诗一首:

  芳华岁月看美篇,似曾相识潘苏娟。

  爱党爱家爱工作,为国为民做贡献。

  悲痛的我也写下《悼念爱妻潘苏娟》一诗来怀念她:

  风风雨雨四十年,

  半是两地半团圆。

  人民军医责任大,

  勤奋奉献意志坚。

  相夫教子不辞苦,

  孝敬老人身不闲。

  善良正直心肠热,

  乐于助人众口传。

  积劳成疾染重病,

  牵挂亲人真情现。

  京沪滇苏求医遍,

  无奈沉疴回天难。

  家中儿孙满堂绕,

  总盼越洋把手牵。

  如今驾鹤乘风去,

  一片丹心可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