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0-12-04 15:13:51

编者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当今的先进科技成果,以其生动的演示功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栏的几位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于我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教研室杨弢

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时空,使学习和教学过程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

我区继1999年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实验后,2003年又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运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我们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

二、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近年来,我区建立了“中原教育信息网”,实现了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课件,学生在人、机、网络等教学资源高度整合的环境下,通过探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的教学整合实践,教师撰写的论文和设计的案例、课件等,在各级评选中获得了多种奖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三、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我们根据因特网的开放性特点,在“中原教育信息网”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网页,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研究性学习”网页由六个栏目组成,其栏目名称和相应功能如下:①《研究方向》(由教师为学生提供);②《课程概述》(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③《学习资源》(有关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④《网上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成果展示);⑤《提交作业》(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和研究成果);⑥《在线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网页中的这些栏目,把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并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四、与活动课程的整合

建立网上“学习社区”是信息化与活动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它使信息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我们的网上“学习社区”有以下专题网站:①图书馆(有几万册电子图书供学生随时上网阅览);②艺术宫(书法、绘画、音乐在线、影视厅等);③体育馆(各种体育运动比赛规则、体育新闻发布、奥运专题报道等);④文学社(学生习作选登、师生点评、名篇欣赏等);⑤实验室(虚拟演示、学生实验、模拟实验等);⑥教育教学库(学科教学要求、教改要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教研论坛、名师论坛、名师信箱等);⑦学术中心(关于科学和人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动态等)。“学习社区”重在引导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五、与德育课程的整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化与德育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1.建立“网上班集体”。各班发动学生制作班集体主页,包括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过程中的典型资料、学业成绩;开设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开辟经验交流区,交流班集体建设中的心得体会,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开设综合评价专栏,每月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优秀网站链接,让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

2.建立“各校德育网页”。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我们在各校建设了德育网页,开辟了《德育资料库》《学生频道》《德育论坛》《心理咨询》《社区德育》《社区活动》《社区管理》《资源链接》等栏目,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多样化、多渠道的格局。

六、课程整合实验的反思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不能滥用,更不能喧宾夺主,用它替代学科教学。教师要围绕学习内容筛选信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料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另外,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变化。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一个网络化的校园时代即将到来。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新郑市城关乡第一初级中学高峰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演示功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为主,而不仅仅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和综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把信息的搜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效率也不高。而信息技术却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提高了搜集信息的有效性,并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同样,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浏览多媒体课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对课件进行定位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无疑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感情体验,从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使课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对课件重新进行定位。

第一,共享性。根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特点,在课件设计的时候,课件不宜过大,要注意精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音乐、图片等)或删去,或加以分解,以实现课件的最优化。

第二,交互性。在CAI教学开始流行的初期,教师设计的课件往往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工具。教师是演示者,学生几乎没有操作课件的机会。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随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地照着人间;人物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显示出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从而化解了内心的苦闷。教师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不然。在强调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今天,我们不能限制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将与“满月”有关的故事传说,通过网络检索出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通过课件有效地吸收知识,并进行及时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三,重组性。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样,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要注意制作平台和操作平台的普遍性、兼容性。传统意义上的课件,必须在新环境下重新定位,扩大课件的外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取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多地或不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对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密市实验高中麻俊峰

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现代多媒体技术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有其特定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能起主导作用。这一点是我们在课堂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的。课堂设计时,仍然要按照课堂上必需的一些步骤进行,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只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另外,在多媒体课件中不要加入不必要的动画内容,否则学生会被一些动画内容所吸引,从而分散注意力。这样,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毕竟在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知识,而不是只满足他们的新奇感和好奇心。教学中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多媒体课件所无法取代的,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必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把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者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方向。如在讲“晶体结构”这一内容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氯化钠、氯化铯、二氧化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等结构模型,并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三维立体空间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多媒体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手段。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替代教师的知识传授。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

中牟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素丽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探索中求知,已经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巧设问题,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都有固定的模式,每节数学课一般都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解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系统的数学知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却难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以一种新的形式引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开始,我向学生出示一幅羊吃草的画面。我问:“一只羊,拴在树桩上,绳长2米,请问羊在哪些范围内能吃到草?”这种来自生活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只要在绳长允许的范围内,羊都能吃到草。我接着问:“求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既巧妙地引入了新课,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重现力,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提供各种丰富的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会数学思想。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时,课本只介绍了“把圆形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一种方法。很显然,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时,可用多媒体课件把圆形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三角形和近似的梯形四种图形,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就能在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交互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求知。为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尝试中学,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倡导“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了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探究,从而达到了从学知识到做学问的目的,即布鲁纳所倡导的从“占有真理”到“追求真理”。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中运动的两物体相遇的情形,让学生尝试练习,进而引导学生对运动的两物体相背而行,以及运动的两物体一个先行、另一个再行等多种情况,自行设计练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远程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

偃师市顾县镇李湾小学徐会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大远程教育的应用力度,全面实现远程教育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利用远程教育促进课程改革

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远程教育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案例、教学方案教学建议和典型例题等。如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示范课例”,任课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学习逐步掌握课程改革的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从而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利用远程教育诱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其思维。在教学中,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及悠扬悦耳的音乐,从而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如教学“认知线段、直线和射线”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看到画中的铁轨、斑马线、探照灯等。通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产生了探究的愿望。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三、利用远程教育提高课堂效率

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直观教学,能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过程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从而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容量一定程度上受到板书、速度的影响,尤其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作图比较多的时候,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进度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再现出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完了“统计的知识”这一内容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一周的温度进行记录,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别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反馈时,屏幕上展示收集的数据及制表、制图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最正确、合理的图,应该是折线统计图,制成条形统计图不妥。同时,再把学生自制的折线统计图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知道,在一节数学课中,需要为下一节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新课又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加以突出、强化和巩固。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习题精选”进行练习,这样信息传递快、训练密度大,既节省教学时间,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思考与拓展,从而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