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突出“问题导向”,用“情”为群众办实事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1-04-26 13:20:53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为民谋福、为民办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各地区部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开展这项实践活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必将指引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强责任担当锐意进取、阔步向前。

将“问题”根源挖深,怀深情访民情、聚民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老百姓在意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坐在“机关大院”里抓耳挠腮、拍脑袋是想不清、道不明的。“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充分发挥党群关系“凝聚剂”的作用,与群众交朋友,经常性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一方面要当好政策“宣讲员”,深入浅出地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快更准地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另一方面也要当好信息“收集员”,将群众的实际问题摸排清楚、调查精准。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看得最真切、说得最实在,要着力解决在党群、干群关系中的“堵点”“痛点”问题,真正深入的访民情、察民意、听民声、汇民智,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为群众纾困解忧。

将“问题”剖深析透,带真情做研究、出实招。研究问题、剖析难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历史实践证明,善于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民生工作量大面广、千头万绪,不仅要尽力而为,也要求真务实、量力而行。对于在访民情、察民意中发现的问题、症结,要饱含真情研究出招,既要防止空谈研究、花架子研究,又要切忌一刀切、表面化,还要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光调查不研究的荒唐事。俗话说:“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研究问题一定要正面问题、正视问题,不能避丑避难,也不能漠视掩盖。要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惠及民生上,沉到“末端”研讨问题,像剥笋子一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了解事情真相、找准问题症结后,研究讨论方法,出台务实举措。

将“问题”破解攻坚,凭激情抓主次、办实事。“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目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稳步提升,就体现在一个个矛盾症结的打通、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中。当然,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解决问题。要立足本职岗位,鼓足干劲激情,决不采取“踢皮球”“当鸵鸟”的回避矛盾策略,以至于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与此同时,也不能急功近利,在解决问题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虚头巴脑地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至于好事办坏、实事变虚。要抓住易难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研究讨论的方法对策,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阵风,应是广大党员干部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人民不认可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