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新闻摇篮---《***-》在***-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1-05-05 13:25:03

红色新闻摇篮---《***-》在***-《***-》是以宣传抗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救亡报》,在1941年改为《***-》的。报纸创办于《解放日报》之前,是创办最早又很有影响的地方党报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陇东地区是陕甘宁边区所辖的一个地区,包括三个老县(***-、环县、曲子),三个新县(庆阳、镇原、合水),庆阳(现庆城县)是陇东地委、陇东行署和陇东驻军385旅部队机关所在地,《***-》就诞生在哪里,为中共陇东地委机关报。1947年3月1日至1949年8月1日,解放战争时期《***-》搬到***-县境内,历时两年5个月。1947年3月1日,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队占陇东分区首府庆阳城前夕,《***-》社随陇东分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到***-县悦乐镇的新堡、悦乐,城壕乡的城壕村等地。6月,***-社在***-山区的柔远、怀安、山庄乡二将川的刘坪、高台、南梁乡的白马庙川一带长期转辗,继续出刊。冬天报社人员参加了在山庄乡刘坪召开历时18天的整风会议,直到1948年初随陇东分区党政机关翻过老爷岭,跨过柔远川,转移到元城镇阳庄村,始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1949年1月19日,国民党军马继援部骑兵偷袭元城,***-社随分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向老庙咀沟转移,来到***-乔川,随后,报社又返驻元城阳庄村。5月29日,报社迁驻***-县悦乐镇张湾村,8月1日迁回庆阳城,9月13日,报社随中共庆阳地委迁至西峰南大街一家车马店办公。从此,离开***-,《***-》社在***-境内移住两年零五个月。《***-》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培养革命新闻队伍的摇篮。是陕甘宁边区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地方党委机关报之一。1942年7月7日,出版至474号的《救亡报》改名为《***-》,为陇东特委机关季,期号新计,每周一刊,4开2版。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对《***-》非常重视和关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报头,1946年适王震司令员率部中原突围后,带359旅路过庆阳休整,回延安时,报社派人请王司令员给解决了一部收报机。在战争年代,报社什么都可以丢,就是不能舍这台收报机,行军时大家换着背,那时,纪敏同志是收报员,他背的时间最多,一到地点,就架起天线,先收新闻,收完后马上驿电稿。那时张中良是司令员、专员,也很重视这台收报机,他经常来询问《***-》社收报情况。这台收报机在解放战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每天收听、抄录陕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及时印发各地,宣传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进犯陇东后,报社随党政机关转移到***-山区,由于实行精兵简政,坚壁清野和机构疏散,工作人员也由10多人减少到5、6人,最后一直减少到3人,其他人员参加地方游击队,并随军采访。1948年,移驻元城阳庄村,叶浜、马谦卿(女)、秦时伟、汪星等相继来到陇东,任《群众日报》、新华社陇东支社记者兼《***-》记者,这时报社人员增至10多人。庆阳地委宣传部宋养初、徐宗望先后兼任社长,王作易、景昌之、叶浜、薛剑英、刘金绶等任副社长兼副主编、副主编,编辑、记者有杜锡英、纪敏、苏联珍等人,还有译电员张继成、薛芝荣及搞石印的2个工人。这期间,每遇转移,报社的收报机、印刷机、油墨、纸张等全靠人背畜驮;
石印有困难就油印交替出版,油光纸买不到,就用马莲纸、普通纸印刷,一直没有中断过。来不及出报,就出《新闻》简报,发行《号外》、《捷报》,及时报到全国各个解放战场歼敌取胜的消息,并通过甘工委的同志带往平凉、兰州散发,尽管在频繁转移的环境里,每期发行仍保持在700份左右,充分发挥了宣传、组织、鼓舞人民群众的战斗作用。1949年1月19日,国民党军马继缓部骑兵突然偷袭元城,地委机关得知后,连夜仓促转移,有病号和孩子,男同志还要帮着背孩子,物质辎重全部坚壁清野,大家在一个小山头上腹背受敌,进退艰难,这时地委书记李合帮同志身患重病,不能走路,他对甘工委书记孙作滨同志说:“你带着大家突围,不要管我了!”孙作滨同志不同意,说:“我们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要死咱们死在一起,要活就一起突围!”这里,周围的同志纷纷提议用担架抬着李合帮同志突围,幸好,这时地方武装部队赶来追击敌人,才又转危为安。元城群众为了掩护地方机关干部和报社的同志,英勇付出了自己的生命,20多分钟后,敌人骑兵赶到,一时摸不清我们转移的方向,就抓来村里的几个妇女和孩子,敌人逼着问他们地委机关转移到哪里去了,他们以沉默相对,敌人无计可施,一把抓住一位老大娘,用马刀割下她的衣领,威胁说:“你要是不说,第二刀就割下你的脖子。”老大娘说“不知道!”。青年农民杨宽天正在附近放羊,马匪追上去硬逼着问他见共产党没有,他说:“没有”,马匪又问:“谁在那边打枪?”他回答说“不知道”,马匪逼着杨宽天脱光上衣,用杀头来威胁他,英勇的杨宽天对着威胁他的敌人说:“杀了我也不知道。”残暴的敌人对着杨宽天迎面一刀,劈掉他额面上的一块肉,顿时鲜血淋淋,但杨宽天仍然坚贞不屈,最后匪徒们又在他的头上连砍几刀,把他活活地杀害了。杨宽天才仅仅18岁。这一来,其他群众更加愤怒,始终没有肯说出地委转移到哪里,使地委机关和报社得以摆脱敌人的追击。后来,地委和报社返回驻地,《***-》社的记者立即访问了杨宽天的母亲,得知她的丈夫正在西北前线作战,就代她给丈夫写了一封公开信,揭露敌人的残暴,勉励前线战士英勇杀敌,为孩子报仇雪恨。这封信在《***-》、《群众日报》登载后,还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连播三天,收到较好效果。在这次坚壁清野的石印机等物质遭到敌人的破坏,并把石印机抢走运到西峰镇。后来,西峰镇解放,9月13日《***-》也搬来了,并且找到了那台石印机,大家风趣地说:“运输大队长这么帮忙,报社人还没到就把石印机给先搬来了。”《***-》1947年2月10日自第265期起改为四日刊,10月1日在***-山区转移途中,又恢复5日刊(每旬一、六日出版),在***-出版了143期。1947年,《***-》从庆阳转移到悦乐镇,4月,中央土改工作团在胡乔木、江隆基等人带领下,到悦乐区上里塬乡的黄家原、湫沟畔一带开展土改工作,当时,在陇东搞土改的胡乔木同志(解放后任国家新闻总署署长,主管新闻宣传)也在悦乐,他很关心报社,为《***-》撰写了一篇题为《论时局》的专论。文章全面分析论述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出解放战争将很快向前推进,号召陇东军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这期间,《***-》大量报道了解放区军民为粉碎敌人围困掀起的大生产热潮,宣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及时报道了我县农民翻身支前、参军以及生活学习等,《***-》发表了1947年的《重获解放的***-》、《收复悦乐镇的时候》、《具体帮助,耐心教育》---宋乡长改造“二流子”范例(怀安乡)、《***-元城区移难民有吃有穿》、《放足模范陈桂英》、《薛应才的转变》、《具体领导生产积极,号召生产没动力》---***-元城城区检查冬季生产,《这等定要清还》---记马匪袭击元城子暴行等文章。《“懒汉窝子”改造尚未彻底》一文,还加了编者按,指导当时的工作。编者按说:“工作团下乡,如何结合地方干部,完全一致互补短长,推行具体领导,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报道的元城乡高家桥的教训,应当引起重视,一方面工作团如何切实研究工作步骤和方法,引导团结区乡干部,以达到生根开花;
一方面,地方干部在工作团协助下虚心学习,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取得新的经验和方法,使工作团走后把工作巩固起来并继续推进。在战争环境中,经常转移驻地,每个人只带极少的衣物用品,走到哪里,就住在群众的土窑洞里,吃的粗粮小米,经常没有菜吃,办公的地方最多有一张桌子,一两个凳子,多数人坐在地方或草棚里,膝盖上垫一本书就在上面写作,晚上睡土炕或在院子里露宿。记者下乡采访,要背上被褥,一则驻地多变,随时转移,要随时带上全部“家当”,二则群众生活艰苦,没有多余的被褥可借用。那时***-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多数是深山老林,群众居住分散,多数人家养着几只狗,防止野兽侵扰。记者下乡采访时,多带着打狗的棍棒。那里,群众和地方干部对记者非常热情,走到那里吃到那里,吃完留下粮票,也不收钱。记者每到一地采访,就和当地干部一起工作,从不例外。当时主要是搞减租减息、农业生产、拥军支前、妇女工作,冬学识字,乡村选举,征送公粮,晚上组织读报组学习时事、政策。干部、群众和记者亲如一家,有时候记者早上还没有睡醒,老大娘就把煮熟的鸡蛋塞到你的被窝,看到病了,赶快冲一碗蜂蜜送到枕边,被蛇蝎虫叮伤,就用土医土法给止痛,就像自己的家里亲人一样照顾。那时,《***-》的工作人员很少,在工作上虽有编辑、记者、刻钢板的分工,但实际上就这几个人,编辑也作采访工作,记者也要编辑,并不能完全分开。待遇是供给制,一个月不过有几块的津贴,生活是艰苦的,从延安来到陇东、来到***-的同志,还感到满意,因为在生活上比在延安还提高了一些。在延安时吃的是小米,每顿几乎都是煮洋芋或白菜,在陇东伙食改善了,一个星期还可以吃一两次馒头,菜还可以吃到当地出产的苜蓿、黄花菜等。在延安时睡觉没有铺盖,盖的是没有面子的羊皮大衣,这时,还有简单的粗布铺盖了。景昌之同志先是担任副社长,后任社长,他原是在北京辅仁大学读过书,是从延安地区《群众报》调来支援《***-》的,人是大高个,不修边幅,穿戴不讲究,为人诚恳,非常和气。姚文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女编辑、女记者。刘金绶性格开朗,学习热情,吃苦耐劳。那时,为了适合读者阅读水平,编辑和采写都很注意用群众语言,口语化,使农村干部和群众能看懂报纸。如在农业生产上,注意按季节宣传介绍生产常识,在宣传种棉花常识上,就编成快板“春暖花开草发芽,谷雨前后种棉花,棉花种在向阳地,疙瘩开得白刷刷”。就用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民谣形式,来宣传农业知识。《***-》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报纸虽小,但却成为闪烁在陇东地区的一粒星火,特别在解放战争中,在***-办报的近三年时间,它迎来了陇东的解放,全国的解放,它使***-人民懂得了党的政策,照亮了人民前进的道路,保证了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