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2-05-17 15:15:30

在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经省政府批准,我们召开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工作,分析形势,谋划部署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动员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切实加快安徽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次会议,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后,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首次年度会议。对此,省政府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省发展改革委党组给予精心指导。刚才,传达学习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天培主任作了重要讲话。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天培主任的重要讲话对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积极担当作为,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成绩显著2018年,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组建,标志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三定规定”,不仅拓展了职能,还增加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这些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粮食安全和重要物资储备安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的信任和重托,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和激励。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发展改革委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全省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力保安全、惠民生、抓改革、促发展,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位谋划推进,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或专题研究粮食工作,全年批示共计42次。合肥、淮北、蚌埠、淮南、黄山等市主要负责同志分别调研或批示粮食工作。全省粮食部门积极履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牵头职责,全面把握考核导向,精准压实考核责任,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国家考核中我省再次位居“优秀”等次前列,并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作大会典型交流发言。六安市、肥西县、金寨县在国家抽查考核中表现优异。同时,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17个省直部门,优化细化对市考核指标,确保考到关键处、核到要害点,各地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地生根。创新探索粮食安全 “库长制”监管模式,在全省1076个粮库挂牌实施,合肥、淮南、阜阳、宣城、池州、铜陵等地建立多项配套制度,省市县三级库长制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全年安全生产、安全储粮零事故。

  (二)坚持改革为先,行业发展活力更加迸发。坚决贯彻中央及省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统一部署,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如期组建挂牌,“三定规定”编制按时完成,职能转变、处室调整、人员整合、业务衔接等工作有序推进。市县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机构改革正按各地党委、政府部署陆续开展,干部队伍呈现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积极落实收储制度改革要求,全省建立10亿元规模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支持市场化收购;出台省级临储小麦收购政策,帮助农民减损增收。合肥、蚌埠、黄山等地出台相应促进措施。全省全年收购粮食2084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占63%,初步形成市场化收购“唱主角”与政策性收购“兜住底”的新政策体系。淮北、马鞍山、安庆等地 “一县一企”改革进展较快。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土地确权率已达80%,独立核算的企业户数较上年同期减少52个,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79户,统算实现利润总额3.4亿元。濉溪、凤阳、定远、肥东、灵璧、明光县及淮北市区盈利均超2000万元。

  (三)立足精准施策,稳价保供应急更加高效。及时启动小麦、稻谷最低价收购,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研发推广 “售粮通”APP,深受广大售粮农民欢迎。合肥等地出台补贴加工企业政策,有效破解农民不达标小麦销售困境。统筹配备粮食快检设备和清理设备,把牢粮食入库质量关口。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加大供需信息发布,配备应急保障车辆,黄山等地积极做好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粮食价格和市场供应保持稳定。顺利完成36万吨省级储备粮油轮换,太湖县省级储备优质优价取得良好效益。合肥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举办政策性粮油交易会487场,成交粮油437万吨,交易额94亿元,成为宏观调控的“稳定器”。深化与东南沿海及西部省份合作,牵头主办 “长三角”粮食发展与合作会议,参与承办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展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福建洽谈会等展示展销,淮南、池州、巢湖等地与外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皖粮外销渠道持续拓展。安庆、芜湖等地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量增加,有效优化供给结构。军粮供应实行省级统筹,安徽军粮供应保障中心大米车间投产运营,安徽国家粮油食品国防动员中心筹建顺利,军粮供应保障能力大幅跃升。滁州市军粮供应站叶必春荣获2018年全国十大“粮安之星”称号。

  (四)强化项目带动,保安全守底线的支撑更加坚实。建立“优质粮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督查督促,推进项目落地见效。2017年度144个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建成,肥西、全椒、太和等地典型示范效应明显。15个质检体系项目建成使用,粮食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寿县、灵璧、肥东、怀远、蒙城、天长、凤阳、阜南、望江、南陵等10个 “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市)建设稳步推进,产业融合、产品优化、品牌提升效应逐步彰显。2018年度三个子项目全面启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88亿元及时拨付到位,“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体系已具雏形。“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提质扩面,三期1545个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阜阳、宿州、淮南、黄山等地运行效果较好。省级平台汇聚涉粮数据5500多万条,率先与国家平台对接。“放心皖粮”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成为皖粮优质品牌网上营销新窗口。加快“两项工程”建设,新增“主食厨房”网点295个、“放心粮油”网点674个,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五)聚力转型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更加稳健。先后召开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视频调度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 大力推动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走出去”等方式做强做大做优,目前省级以上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6家,全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43家,全省粮油加工业发展势头稳中向好。合肥、亳州、安庆、池州等地支持产业发展力度较大。设立包括粮油产业化在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出台“科技兴粮”实施意见,推动企业和粮食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全省逐步形成食品、小麦、稻谷、玉米、糯米加工等5大类10余个优质产业集群,合肥、淮北、蚌埠、宿州、滁州等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积极引导粮油品牌创建,芜湖大米、安庆大米等影响力不断增强,燕庄油脂、天麒面业、泰禾光电3家企业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新增“中国好粮油”企业6家、省粮油类专业商标基地6个。青松食品、燕庄油脂和洽洽食品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正宇面粉、联合米业等一大批企业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六)推进标本兼治,粮食流通监管更加有力。加快粮食安全地方立法进程,《安徽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认真组织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得到国家联合抽查组肯定,我省及淮北、芜湖两市做法为2019年全国大清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坚持“纵向发起,横向联动”原则,严格“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跨地区、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企业经营监督检查,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抽查结果全公示。巩固提升全国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和全省粮食系统“查问题、治隐患、守底线、保安全、促党建”专项治理行动成果,开展政策性粮食租仓收储企业专项抽查和夏秋两季粮食收购专项督查,有力保障粮食市场流通有序。持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实施《安徽省粮食经营活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行业发展生态更加优化。切实加强党对全局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局领导分别率队开展新春大调研、夏粮秋粮收购大督查、“四送一服”进民企大走访活动,及时发现解决矛盾和问题。全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大讨论成果丰硕,进一步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出台“人才兴粮”实施意见和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省局两所直属院校社会认知度和服务行业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帮困,顺利帮扶蒙城县摘帽。突出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巡视整改,创新开展局属单位巡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狠抓效能建设,全省系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一年来,省局党组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全局、议大事、保落实的核心作用,统筹推进行业文明、工青妇、统战、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全省系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发展改革委倾力指导,得益于省粮食局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关心支持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老干部、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真研判形势,准确把握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方向谋定而动,实至势成。我们必须遵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部署,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任务,立足省情和行业情况,认真分析审视面临的动力与压力、优势与劣势,深刻认识困难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第一,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叠加形成的新利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我们在更高层次维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中央一号文件就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部署,为我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要求,加快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

  第二,要牢牢把握顶层设计引领提供的新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等涉粮重要文件,在推动地方粮食事业发展上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依据,为我们扩大有效优质供给,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转变,促进要素保障向新发展动能转化提供了清晰路径。

  第三,要牢牢把握政策环境向好营造的新氛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并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引导作用、探索建立粮油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等方面联合发力,为粮食经济配置新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营造“四最”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有利于粮油加工企业“轻装上阵”,将进一步加快安徽现代粮食强省建设步伐。

  第四,要牢牢把握职能优化整合提出的新要求。省级机构改革持续推进,市县层面改革也已相继展开。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在保留以往“粮食”职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物资储备”职能,如何守住管好“江淮粮仓”,聚焦国家储备安全核心职能,深入推进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扎实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有机深度融合、统筹协同推进,实现机构整合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

  第五,要深刻认识主要矛盾变化赋予的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粮油产品需要是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要看到,我省粮油产品供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不匹配,粮食安全已由供给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和绿色优质粮食供给不足并存。实现粮油产品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的任务依然艰巨。

  第六,要深刻认识生产与流通衔接面临的新挑战。从发展实际看,我省粮食流通与粮食生产契合还不够紧密,在收购方面,农民种粮观念、种粮习惯、种粮方式适应“优粮优购”的导向要求尚需一个过程,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速度不适应粮食流通需求的现象仍较突出。在加工方面,缺乏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由以二产为主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过渡还不够快,粮油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在销售方面,传统的销售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针对市场化要求开展线上销售、厂需直销不足,难以体现“优质优价、优粮优价”的价值规律。

  第七,要深刻认识收储制度改革带来的新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这也意味着,粮食市场化收购导向将更加明显,政策性收购为主的“政策市”向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的“市场市”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农业补贴重心由“补流通”转向为“补生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在逐步回归“兜底”本质,这些政策变化给我们守住“不出现‘卖粮难’,不给农民‘打白条’”的底线和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带来新考验,需要我们转变观念、适应变化、创新举措,不断深化粮食市场化改革。

  第八,要深刻认识产业深度发展催生的新压力。粮食产业深度发展是加快粮食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当前我省粮食产业经济大而不强,经营主体“小、散、弱”现象客观存在,尤其是粮油产业增长方式尚未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根本转变,多数企业仍然习惯于收原粮卖原粮和产品初加工,向高端优质产品培育和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不足,顶层设计落地转化的压力传导不够,责任压实不够,潜力激活不够。

  三、围绕职能定位,全力构建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格局新机构,新起点;新使命,新作为。今后三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推进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重要物资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第一,着力提升粮食和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粮食流通、物资储备、能源储备、救灾储备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与运营,增强粮食调控和管理能力。深入贯彻收储制度改革要求,激发市场活力,严格执行收购政策。深入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健全事前防范、事中监督、日常监管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督检查制度,优化粮食流通发展环境。

  第二,着力深化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把握全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期和“窗口期”机遇,以“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活动为抓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破解国资国企改革难题。坚持紧凑高效、有条不紊推进,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放权更彻底、监管更有力、服务更优质。推进军粮供应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实施军粮省级统筹。

  第三,着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指示要求,树立质量兴粮理念,延伸优化粮食产业链条。支持产区依托县域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第四,着力增加优质粮油和主食产品供给。坚持“粮”“食”并进,统筹推进“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军粮供应、应急保障和成品粮油储备市场供应点“五位一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给。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走“标准引领”“以质取胜”之路。促进农超对接,推进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多形式、立体化、广覆盖、高便捷”的主食供应网络。

  第五,着力健全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需要,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国家储备仓库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适应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眼全局,统筹推进,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储备设施网络。

  第六,着力加强仓储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安徽省粮库规范化管理手册》,建立健全“星级库区”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仓储业务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强化物流设施功能建设,加快完善物流骨干网络,畅通省内省际物流通道。加强“智慧皖粮”“智能皖储”建设,构建覆盖省市县库四级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大数据监管和智能决策平台,推进全行业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决策水平稳步提升。

  第七,着力提高依法管粮管储水平。强力推进地方粮食立法,加快《安徽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颁布实施,探索推动粮食储备、物资储备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创新执法检查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四不两直”监管,完善“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化发展环境。

  第八,着力筑牢安全稳定廉政底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关于安全稳定廉政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确保“粮安物安”“库安人安”。强化隐患排查,严格问题整改,健全长效机制,构建稳定发展良好环境。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扎紧制度笼子,严密防控廉政风险,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第九,着力夯实事业发展人才支撑。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推进“人才兴粮”“人才兴储”,实施人才发展计划和引智工程,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进行业人才队伍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加强局属两所院校建设,强化教育资源整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快行业优秀人才培育步伐。

  第十,着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持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四、聚焦重点任务,努力创造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新业绩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新组建的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开局之年。今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国家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以“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为主题,全力抓好粮食收储和物资储备管理,创新完善市场调控,加快“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常态化监测监管,扎实开展粮食库存大清查,促进安全稳定廉政,着力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和统一的物资储备体系,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和重要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聚焦行业使命,推动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责任落实。要切实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摆上“头等位置”,主动担当,扛责尽责,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加快立法修规进程。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出明确要求,要抢抓机遇,继续做好《安徽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修改完善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要加强地方物资储备等立法论证工作,推动《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修订,为依法管粮、依法管储提供法制支撑。

  强化粮安责任考核。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承担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要强化统筹协调,健全情况通报和调度机制,形成工作推进合力。要认真对照“国考”“省考”指标,梳理排查存在短板,及时整改提升,确保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地生根。要抓好地方储备粮管理考核,敦促相关企业履职尽责。

  抓好安全稳定廉政。安全是前提、稳定是基础,廉政是保障。要加快省局人员转隶、内设处室调整、工作职能落实。各地粮食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认真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做到机构改革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库长制” 监管模式,着力抓安全、保稳定、促廉政,坚决守好安全储备、安全生产和廉洁从政底线。

  第二,聚焦“优粮优购”,切实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紧紧围绕国家收储制度改革要求,发挥市场导向与政策托底双重作用,维护收购大局稳定,引导农民调优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激发购销市场活力。各地要积极出台支持政策,促进各类企业入市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企业要创造条件带头开展市场化收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切实发挥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引导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

  增强政策兜底实力。加强粮情监测和研判,统筹化解局部仓容矛盾,提前做好收购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牌、应对有方、服务有效。认真执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符合要求的粮食。要建立健全不达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促进减损增收,保障好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要合理安排库点,简化收购流程,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入库效率,方便农民售粮。要推广“精准扶贫”示范收储经营,助力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智慧皖粮”收购APP功能,优化库点查询、投诉举报、购销信息等“一站式”掌上服务,节约售粮时间和运输成本。

  第三,聚焦服务大局,不断创新和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要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增强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消化不合理库存。要加强统筹协调,将国家定向销售计划优先安排稻麦兼作的仓容紧张地区,缓解粮食收购局部地区仓容压力。把握“去库存”节奏,促进粮食库存回归合理水平。要严格国家粮食“去库存”政策,做好出库监管,严惩“转圈粮”和“出库难”等违纪违规行为。

  创新储备粮管理。认真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合理选择轮换时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探索创新储备粮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补贴方式,形成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储备吞吐轮换经营模式。开展优质优价储备试点,鼓励收储强弱筋小麦和优质长粒型籼稻,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强化应急和保供。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精准调控提供支撑。加快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粮油市场平稳有序。协同打造“忠心”军粮品牌,积极筹建合肥、滁州等军民融合项目,切实做好军粮供应保障。

  促进产销新合作。鼓励与央企、外企及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巩固提升产销合作成果。全力办好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和省际粮油展示展销活动,推动产销新合作。提升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功能,做活 “互联网+粮食交易”购销新模式。

  第四,聚焦“两头两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坚持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指导全省粮食产业发展。

  巩固政策支持成效。认真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措施,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健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真正树立民营企业就是“自己人”、民营企业事就是“自己事”的理念,促进企业降成本、得实惠。发挥专项资金、基金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增强龙头企业实力。要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发展粮食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20亿、30亿、50亿的粮食企业集团和“巨无霸”。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投入精力招大商、大招商。要积极引导企业探索建立企业联盟新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不断集聚联合发展强大优势。

  提升项目运营质效。 “优质粮食工程”已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要坚持三个子项目统筹谋划、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切实强化集聚效应,促进“五优联动”。要加强目标、项目、资金、责任落实调度督导,确保及时建成、发挥实效。实施“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工程提升行动,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

  畅通产业经济循环。要推动科技兴粮,打造产学研用平台,组织粮油科技攻关,支持粮企技改和设备更新,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要推动品牌兴粮,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和运行机制,突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引导品牌资源扩张和延伸,推动产业重构,不断扩大“皖粮”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第五,聚焦规范高效,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要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功能,提升定位,贯彻《安徽省粮库规范化管理手册》,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夯实安全储粮、安全生产基础。

  推进仓储设施现代化。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着力提升粮食仓储科技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要借力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电三十八所、中科大等院所科技优势,开展低氧臭氧、智能控温、惰性粉绿色生态储粮,加大人工智能原粮品质检测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探索“优粮优储”安徽路径。

  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管好用好粮食信息化,构建省、市、县、库四级大数据监管、应急指挥和智能决策平台,努力提升“智慧皖粮”信息化发展层次。协调涉粮数据资源管理部门,构建常态化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着力形成“互联网+粮食+外部关联数据”的大数据应用发展格局,为粮食安全提供信息化支撑。

  推进仓储管理规范化。总结推广“星级粮库”创建经验,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致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星级粮库”。实施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一本手册、一个试题库、一套挂图和一系列多媒体短剧”的“四个一”工程,着力提升全省仓储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第六,聚焦关键环节,坚决扛起物资储备管理职责。准确把握“物资储备”职能的内在要求,结合全省工作实际,有的放矢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加快建设适应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要求的基础设施网络。

  要及时摸清家底。严格按照机构改革“三定规定”职能定位,切实扛起保障重要物资储备安全的政治担当。要深入开展调研,着力摸清底数,查找存在问题,准确掌握本地区物资储备实际情况,为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现实依据。

  要认真编制规划。按照地方物资储备规模,科学制定储备品种目录,合理确定储备布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设施科技内涵。严格落实收储轮换计划,确保储备库存适时更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要做好结合文章。积极借鉴粮食安全“库长制”监管模式和“星级粮库”创建、“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压实物资储备管理责任。谋划推进“金储”工程,推进“智能皖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物资储备工作实力。

  第七,聚焦瘦身强体,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目前,全省行业国企、国资改革正处于重要窗口期,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求,加快推进,深化落实。

  加快企业整合重组。认真落实“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压减管理层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促进要素集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集团化。省局企业要发挥示范作用,探索混改路径,加快业务转型。要推进军粮供应改革,扶持壮大市级军供站,优化整合县级军供站点。

  加快土地变性确权。充分认识土地变性确权是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夯实发展后劲、突破融资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严格按照省政府明确的国企改革工作要求,统筹年度工作进度,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实行任务倒逼,时间倒排推进。

  加强工作督查指导。要加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国企改革指标权重,落实“三察三单”要求。要发挥地方政府领导改革的关键作用和责任主体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八,聚焦依法管理,强化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监督检查。树牢法治思维,坚持制度和监管协同发力,着力营造依法管粮管储良好氛围,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法治化水平。

  扎实开展库存大清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大清查方案以及省大清查领导小组要求,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组织大清查,动真碰硬的态度开展大清查,灵活高效的督导推动大清查,严而又实的措施保障大清查,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全省大清查工作任务。

  落实“四位一体”监管。要着力筑牢“人防”,以责任制考核为依托,压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要着力加强“技防”,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监管方式。要着力强化“法防”,依法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国家层面建立粮食交易商务纠纷巡回仲裁机制。要着力提升“群防”,做好12325粮食流通监管服务热线的受理、处置工作。

  严实诚信经营要求。按照粮食经营活动守法诚信等级评定有关规定,会同市场管理部门做好涉粮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扩大企业覆盖面。做好粮食行业守信激励红名单和失信惩戒黑名单组织认定工作,严格激励与惩戒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信用水平,营造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处处受限的氛围。

  第九,聚焦党建引领,着力凝聚行业改革发展合力。切实履行党建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形成上下同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狠抓思想政治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着力凝聚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奋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狠抓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契机,加大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应用网上党建交流平台,促进基层党组织严格规范开展工作。要定期开展党建工作专项检查,不断巩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成效。要强化考核问效,注重平时考核,聚焦问题整改,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行业人才培育,深入推进“人才兴粮”“人才兴储”,健全“四位一体”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要探索推动局属两所粮食院校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人才培育综合实力。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要从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好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从严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围绕权利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厘清岗位权限,排查岗位风险,规范业务流程。要从严抓好“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确保程序规范、结果可信、廉洁高效。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发展改革委的有力指导下,继往开来,凝神聚力,锐意进取,立足新起点,聚焦高质量,努力开创安徽粮食和储备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