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3篇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3-11-23 16:29:38

  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3篇

  工作要点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进行提炼概括,画面为点,将详实具体的工作内容言简意赅地简化为短小精悍的重点描述,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3篇,和工作范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3篇

  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1

  2024年,教育保障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全面融入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XX建设和“品质教育”建设,牢牢把握“树立‘品质教育’新品牌,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市贡献教育力量”的要求,唯实惟先、善作善成,有力服务保障教育发展大局。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航聚魂,以更强的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团结奋斗合力。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关注民生、服务师生”,以市教育保障服务中心队伍为龙头,辐射带领区县(市)后勤办及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主动作为、高质发展,锻造出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队伍。创新开展党的XX大精神宣讲学习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政治安全。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抓实抓好党员全员轮训,组织好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规范党员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党员日常管理、党费收缴使用、党员走访慰问、党内统计分析等工作;完善主题党日“3+N”模式,提升机关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强省会战略、清廉学校(机关)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一把手”监督和领导班子监督,把“关键少数”管住用好。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和运行监督制度,强化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学校后勤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二、实干担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

  全力确保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落实桂英书记对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工作调研精神,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学生营养供餐管理。持续巩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盯紧春秋季开学、“三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督导检查,配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校外托护机构(小饭桌)的食品安全监管。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行政、教师、家长代表陪餐制。在市食安办调度下,每季度对各区、县(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暗访暗查并实行差异化计分,每季度对市教育局局长包保主体(XX财经学校、长郡天心实验中学、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XX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幼儿园、开福区满庭春摩码幼儿园)进行一次督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食品配送企业及师生全面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最大程度降低食安风险。

  持续强化学生食堂问题专项整治力度。一是学校食堂要压实落细“两个责任”,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二是继续开展多部门联合行动,强化执纪问责,督促区县、学校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上级暗访督查线索为导向,加强随机督查和自查自纠。三是进一步指导学校设定招标门槛,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严格履行招标程序;建立健全引进和退出机制,推进工作落实;规范学校学生奶进入校园的销售管理工作。四是开展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食堂的专项调研,切实解决学生及家长关切的问题。五是继续开展以“化解食安风险,提倡诚信经营”为主题的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约谈机制,更好地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深入推进“营养改善行动”。一是实施营养健康计划,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营养均衡配餐工作;推进营养师培训计划,每所学校配备专(兼)职营养师,为学生制定带量营养食谱,开展学生营养调查分析,每学期出具营养分析报告;严格落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每年开设不少于10课时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课程。二是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开展反对餐饮浪费、“光盘行动”,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三是积极参与营养健康学校创建验收工作,全市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50所市级营养与健康学校的创建目标。

  继续开展薄弱学校食堂扶持工作。重点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规模500人以下的)开展食堂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工作,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满足学生安全就餐需求,并逐步向XX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倾斜。对已评定的学校开展资金使用情况督查工作,确保专项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效益。

  三、深耕主业,有效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不断加强校园饮用水安全监管。全面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监督发〔2021〕14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检测,着力提高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切实保障农村学校稳定、安全供水。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及时反馈,与市卫健委联防联控,确保安全。推动市直学校直饮水项目新一轮招标,指导学校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和流程开展采购。

  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优化资产处置、配置预算程序,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一是根据根据长财资产〔2022〕71、75号文件要求,建立市直单位不动产管理整改问题台账,分类落实各项问题清单。二是科学合理做好资产配置预算、调整、处置工作。三是出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专用资产配置标准。四是根据市教育局项目投资计划,现场审核各单位上报的设施设备类投资项目。五是指导市教育局直属单位按时完成资产折旧及资产月报工作,及时处理各单位资产特殊调整事项。

  切实加强校园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保险保障工作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组织风险管理顾问有序进入市直学校开展风险演练及培训活动,组织区县、市直学校风险管理员开展校园风险防控演练培训。二是做好对承保校责险和学平险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顾问的考核评估。三是按季度统计区县、市直学校校责险和学平险投保理赔数据。

  持续优化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市直学校物业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物业、安保管理考核。一是全面梳理并掌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安保和物业项目情况。二是规范审核市直学校物业合同,初审上报市直学校物业管理费资金。三是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的方式,组织对部分直属学校的安保和物业项目现场检查。

  严格规范文印服务管理。一是根据市直学校文印服务政府采购上报情况,建立市直学校文印服务定点采购台账。二是督查部分直属学校文印服务采购合同履行情况。三是开展对部分直属学校的文印项目现场检查。

  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对师生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防疫物资的统筹调配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防疫物资出入库登记、领用和台账管理工作,确保购买和接收的防疫物资去向清楚、有据可查。

  四、高效统筹,加快推进校外教育发展转型

  稳步推进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做好2024年度劳动与实践教育试点学校申报工作,开展好现场评定工作,力争创建更多劳动与实践教育试点学校。培育20所市级劳动教育实验校,不断推进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加快推进公办素质教育基地发展转型。推进公办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做好公办素质教育基地经费使用和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开展好公办素质基地现场考核工作。积极协调推动各素质教育基地转型为劳动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拟定推进全市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文件。

  五、精准举措,推动重点工程建设落地落实

  逐步实施后勤服务智慧监管。为促进教育后勤管理工作更加智慧、规范、便捷,积极推进后勤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及运行工作。在不断优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好全市平台试运行工作,力争上半年全市各中小学能正常使用后勤管理平台,推进后勤管理智慧化、规范化。

  聚力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落实《XX市教育系统食堂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创建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学食堂标准化建设与管理。2024年创建50个以上的市级标准化食堂;各区、县(市)稳步推进域内学校标准化食堂创建与评定工作,完成25%中等规模公办中小学校、20%民办学历教育学校的创建工作。

  全面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推动落实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全覆盖。通过网络监管平台全面公开学生食堂的操作过程、后厨环境等信息,实时监控、巡视食堂管理工作,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远程、动态、全过程监管与社会监督。

  六、凝心聚力,提振新时代干事创业精气神

  继续采用片区管控和评价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工作活力。对业务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资产管理、物业服务、校园保险、文印服务等工作按季度、分片区开展督查,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制定年度考评细则及办法,组织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全市阶段性情况通报中,纳入区县(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绩效考核评价中,以促推学校履行主体责任,企业规范服务行为。

  扎实开展教育后勤理论研究。一是继续开展教育后勤论文评审工作,将优秀论文推荐到省教育学会和省勤工俭学学会参评。二是力争成功申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现场调研,组织开展子课题单位课题讨论会,撰写课题调研报告、开题报告,并根据课题研究报告组织各子课题单位做好课题前期研究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保障服务水平。

  加强教育后勤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职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引导后勤管理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拓展工作视野,提升后勤队伍业务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打造一支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教育后勤队伍。

  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2

  2024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和“十四五”时期信访工作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信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坚守人民情怀,坚持底线思维,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控新治旧防变,以贯彻XX大、落实新条例、开创新局面为主线,忠诚履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项职责使命,切实抓好信访机关政治建设、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XX信访工作新局面。

  一、聚焦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学习研讨等形式,组织开展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运用党的XX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认识党的XX大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加坚定地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开创未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XX市信访工作。

  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研讨、宣传解读和教育培训,引导广大信访干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九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信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新时代全市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立足把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益补充,持续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要求,积极构建科学完备的领导体制、工作格局、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推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在信访工作中有机统一。

  二、聚焦基层基础,强化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

  4、积极推动信访工作融入基层党建网格。积极推动全市2.3万余名信访代办员融入基层党建网格,依托“一格一干多专多群”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做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信访事项等工作,推动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结、难在基层解”,帮助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推动“枫桥经验”XX化。

  5、及时化解新发生的信访案件。在平时接访及办理群众来信、网上信访过程中,及时交办处理,督促协调化解。紧盯信访“三率”指标,实行案件办理情况日监测、日通报,对临期案件及时通报提醒、对1个月内未化解案件发提醒函、对久拖不决的案件进行实地督导,深入调查研究,持续跟踪问效,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6、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按照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工作要求,聚焦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制定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各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加强统筹指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过程控制,加大对基层信访工作的督促指导保障力度,确保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7、建立健全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探索在县级信访接待中心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县级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动,整合信访矛盾化解资源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和“网格化+党员联户”优势,组织老干部、老党员、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参与信访矛盾调处化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矛盾纠纷多元治理共同体。

  8、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做实信访矛盾化解实战化平台,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健全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判化解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大的信访问题;矛盾突出的地方,相应增加会商研判的频次;对重大突发问题,随时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化解责任和措施。

  9、深入推进“零上访”村(社区)创建。推动信访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树牢强基导向,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信访矛盾。

  10、高标准推进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坚持高位推动,督促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经常过问指导、安排专班推进,发挥县级信访工作基础支撑作用,完善源头预防、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多元化解的信访综合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基层信访工作质效整体提升。

  11、开展好“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活动。加大对基层一线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化解信访积案的督查指导力度,及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加大对领导接访处访的视频检查调度通报力度。健全市局联系基层制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信访突出问题调研。

  三、聚焦业务办理,努力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12、加强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落实“13710”工作机制和首接首办责任,加强日常跟踪督办,对每起信访事项盯紧盯牢、一抓到底,坚持以过程规范,促办理规范,保结果公正。加大抽查评查通报力度,加强对职能部门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指导。按照国家信访局部署,开展“微笑服务满意窗口”创建活动,热情细致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文明走访。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解决。强化复查复核程序和实体性审查,实行“谁复核,谁负责”。

  13、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严格落实诉访分离制度,推动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持续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健全信访部门与有权处理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做到归口清楚、责任明确,避免空转。完善复查复核制度,细化操作规程,切实履行审查、纠错等职责,推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模式转变,不断提高复查复核规范化水平。

  14、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落实好中央、省关于建设“智能好用”信访信息系统的安排部署,统筹用好“12345”热线电话和“郑好办”APP等线上平台,形成“AI赋能、系统分类、自动派单、限时办结、督办落实、绩效生成”的闭环工作机制”,结合我市城市大脑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情况,探索打造集数据收集、研判分析、自动登记、催办回访等功能于一体的信访智能化系统平台,全方位提升我市信访工作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四、聚焦重点领域,依法分类化解信访问题

  15、积极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分析研判方面的作用,探索实行市级分管领导主导、行业系统牵头、涉及部门配合的行业联席会议(专项工作组)制度,推动研究解决行业系统内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积极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信访问题和异常、突发信访事件,通过明责、定责、履责,推动问题解决;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典型案例解剖、综合分析研判,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评估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6、坚持重复信访积案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综合施治、积案攻坚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梳理交办信访积案,定期通报化解情况。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信访问题“案结事了”、信访群众“事心双解”,有效避免和减少重复信访。

  17、开展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围绕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抓行业必须抓信访责任,采取上下联动、市县对接、责任捆绑等措施,梳理城乡建设、劳动社保、涉法涉诉、农村农业、经济管理、自然资源6个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纳入治理。市联席会议统筹指挥,成立市领导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市直单位牵头成立专项工作攻坚组,落实市、县级领导包案,台账动态管理,专班强力推进,严格督导问效。

  18、加强疑难案件会商研判。不断充实市、县、乡三级“信访专家人才库”,组织邀请各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特殊疑难信访案件的研判会商,通过召开专家研判会、评查会,为问题依法依规化解提供思路、方案。在全市信访系统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练兵”,相互交流学习接访、办案经验,通过共商共研,不断提升全市信访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理质效。

  五、聚焦责任落实,压实各级信访工作责任

  19、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并实践的“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优良作风,认真执行中央文件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通知要求,健全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机制,将领导干部接访融入工作日常,采取到信访接待场所接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制度化、常态化接访下访。严格落实《XX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信访包案工作实施办法》,发挥领导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主动受理处理信访问题。

  20、加强跟踪督查问效。统筹督查力量,聚焦信访工作责任落实、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抓督查,推动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列入督查范围。严格落实“三星督办”机制,对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领域,及时发提醒函、督办函,组织督导、约谈,提高信访督查精准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21、健全考评奖惩体系。不断完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聚焦控制访量和化解问题,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和信访基础业务短板,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推动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推动源头防范化解,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清单,制定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信访工作责任的,依程序进行责任查究。

  六、聚焦队伍建设,打造一流信访干部队伍

  22、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引导广大信访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3、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大兴“提高效率、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和群众”之风,严格落实“13710”制度,弘扬甘于清贫、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XX信访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强化实干担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4、加强业务素质建设。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业务、法规培训,通过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挂职交流、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信访干部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综合技能。开展新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和联席办主任培训。加强信访干部交流使用,让信访干部队伍始终凝心聚气、保持生机活力。

  2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加强对信访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守牢纪律底线,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4年XX市教育保障服务工作要点汇编3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盟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启动实施教育体育提质七项行动工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

  一、实施党的建设引领工程,把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航向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全盟教体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通知》,抓好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在校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学习教育。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自治区、盟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发挥盟教体系统宣讲团职能职责,分层次、有侧重精心组织学习宣讲。通过学校党组织牵头、教师团队集中指导、学生骨干集体备课等形式,打造一支以学生为主角的宣讲团体,推动党的XX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持之以恒加强教体系统党的建设。持续挖掘“三亮两创两服务”品牌内涵,按照“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思路,深化“红烛先锋”“微光筑梦”“科创先锋”等品牌创建,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体系统党建展现新气象。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深化“双培养”机制,做好党员纳新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三)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严格落实盟委行署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重点聚焦精文减会、厉行节约、规范因公出国出境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工作,持续巩固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实施五育融合赋能工程,擦亮教育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组织开展“书香校园”青少年读书行动,打造“风华少年”阅读品牌,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助力价值观塑造。

  (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推进德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德育品牌培育和创建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推动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文化育人氛围。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实践精品线路、精品课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实施“小我融入大我”实践引领和校园文化提能增效行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创精品、强技能”“三方同步教研”“名师送教”等活动,提升统编三科教师教学水平。启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年内创建率达到10%以上。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广泛开展各层面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实践活动,协调相关部门统筹落实好语言文字各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我心中的中国红”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四)加强学校体美劳教育工作。加大体美劳教育全盟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使每一名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1-2项专项技能。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结合实际调整考试项目和分值,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全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以活动为载体,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持续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舞蹈、器乐、合唱及艺术展演活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和基地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实施好年度学生军训工作。

  三、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科学推进小学和幼儿园有效衔接,完善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举办幼儿园帮扶共建成果交流会暨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开放周活动,着力加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度。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强校带弱校、旗域联盟等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共学共研、教师交流培训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实行“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启动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落实年”活动,通过出台精细化管理规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干部驻点督查、清理不合规进校园活动等方式优化教学管理,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实施“十四五”旗县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做好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县域优质高中创建工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集团化办学试点改革,将盟域内高中与区内外名校嫁接,推进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齐动、优势互补,激发普通高中深层潜力。

  (四)推动特殊教育优质健康发展。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完善送教上门、随班就读保障机制。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职业高中开设特教班。

  (五)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进一步加强办学定位评估,打造特色品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支持学校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四、实施教育改革破冰工程,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效能

  (一)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创新推进课后服务,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坚决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深入推进全国监管平台使用,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强化校外培训执法,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

  (二)深化中高考改革。建立健全新高考模式下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估、考核监测、教研培训等工作机制和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推进机制,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落地落实。启用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出台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综合考查科目等实施细则,多渠道全覆盖开展中考改革政策解读工作。积极稳慎做好2024年中考组考、阅卷、录取等工作。指导各学校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选修课程开发、学分认定、选课走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工作。

  (三)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不断加大对教育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的督导力度,重点围绕“双减”、校园安全、统编教材推行使用、教师待遇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开展教育督导业务培训,提升责任督学政策理论水平和教育督导评价能力。

  五、实施队伍建设培优工程,涵养教育高质量发展活水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开展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深入挖掘、宣传身边的师德好典型。做好第39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科学施教。

  (二)强化教师队伍引育。制定《XX教体局2024年引进高层次教育紧缺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内育外引力度,继续通过公开招聘、预约引才等途径招聘高学历优秀教师从教。用好用活教师“周转池”,推动优秀教师、校长向农牧区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均衡城乡、区域、校际间师资配置。继续实施“点单式”送学培训模式,分层次、分批次、精准系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轮训实训教师4000人次,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培育力度。

  (三)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专家型教研队伍建设,补充短缺学科教研员,提高教研人员水平,支持服务教育教学改革。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注重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遴选骨干教师组建送培团队,深入学校开展课堂诊断、课例研磨、示范教学等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落小落细。

  (四)发挥“三名”工作室引领作用。着力发挥各学科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以提升学科教育素养为核心,协同教研部门指导“三名”工作室制定年度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教学研究、专题论坛、理论学习、常规活动等,做到教学、研究、评价一体化。

  六、实施教育供给保障工程,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要加快教育基础项目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工程,续建阿左旗第五幼儿园、第六幼儿园,新建阿左旗第八幼儿园,新建额济纳旗第二小学,续建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综合场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资金750万元用于新建阿左旗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体育馆和阿拉善第五小学特殊教育教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持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查问题、找隐患、促整改”为重点,针对全盟各中小学、幼儿园保卫力量、防护装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设施等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持续强化校园“三防”建设,确保如期完成校园专职保安员配备、护学岗、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护学岗设施率等“四个100%”达标任务。扎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等重点部位,网吧、游戏厅等重点行业场所的清理整治,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持续推进校车、实验室、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防灾救灾工作。以微型消防站建设和打通消防疏散通道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一批重大消防安全隐患。

  (三)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全力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认真实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操作指南,加强中小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建设,提高学校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强化学校防疫物资和医疗用品保障。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知识,树立师生良好卫生习惯。

  (四)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互联网+教育”大发展,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行政执法和普法宣传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时效性,继续办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拓宽“法治进校园”活动覆盖面,加大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力度。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义务教育“一键入学”和公办园“一键入园”,推进以“一放三减”为目标的“两优”专项行动,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七)实施体育赋能增效工程,激发体育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全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练员示范引领作用,优化业余训练模式,壮大业余训练队伍,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做好冬、夏训工作,鼓励、组织优秀训练队外出集训、参赛,进一步完善训练督导机制。积极派队参加全区十五运等赛事活动,以比赛为杠杆,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体育综合素养。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发展平合,规范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形成合力,促进体育项目发展与普及。

  (二)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推动“15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积极派队参加第十届全区民族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性与参与度,实现“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扎实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六进”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健身达人”,开展“体育云课堂”,引导群众积极健身、科学健身。

  (三)持续深化体育产业发展。支持额济纳旗环胡杨林自行车赛等体育项目建设,协助推进阿左旗体育休闲小镇等发展,牵线引导优质体育企业或项目入驻。通过赛事冠名,现场宣传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体彩工作,加强体育彩票销售和安全监管,加大体彩责任彩票建设和服务体育事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