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2-09-30 15:49:56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一往无前,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我们勇毅前行、实干担当,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交出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满意答卷。

一、牢记初心使命,做好信仰信念必答题

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往不胜;一名党员干部答好了信仰信念的“必答题”,就能坚守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行稳而致远。

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必答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关乎一个民族的前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正是在这一真理力量的指引下,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党沿着这条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铁一般的事实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答好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必答题。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历经风雨的百年大党在新时代最深刻的思考,最深沉的领悟,也是最深厚的底蕴。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百姓心为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创造,善于到群众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答好如何担当、怎样作为的必答题。担当作为,不仅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更是干部的政治品格、从政本分。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担当作为,工作越到难时越需要担当作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在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的关键时刻,要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常修党性政德,做好为官从政选择题

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做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只有在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等关系上做好“选择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才能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堪大用、担重任。

答好公与私的选择题。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纯不纯、作风正不正的标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的干部姓“党”、姓“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如果私心作祟,只讲个人面子,只顾自家前程,只谋“圈子”利益,就会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长此以往,“私”字大行其道,助长“四风”蔓延,损害党风、政风,败坏社会风气。作为党的干部,要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最高境界和毕生追求,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事事出以公心,克己奉公,秉公用权,不徇私情,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答好义与利的选择题。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确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要义是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首位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对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当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共产党人从不否定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努力破除私心杂念、成全公义大德。要加强日常的党性锻炼、政德修养,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特别是在关键时关键事上,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要善于协调平衡、科学取舍,要甘于奉献付出、任劳任怨,不断成就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答好是与非的选择题。大是大非是涉及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基本方向、基本准则、基本利益和基本道路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考量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镜子和尺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当前关乎根本的大是大非问题。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有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能否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心中有党、绝对忠诚,不论在什么地方、哪个岗位,都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风浪考验,决不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跑偏。

三、坚守为民情怀,答好造福民生抢答题

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以“坐不住、等不起、耐得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答好造福民生的“抢答题”,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让发展答卷更有厚度。

站稳人民立场,答好提升为民服务本领的抢答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厚植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满腔热忱,更要有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本领。要把为民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为群众办事作为应尽之责。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善于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造福百姓。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加油充电,掌握更多的服务群众的新本领、新技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日益多样的需求。

深入基层一线,答好为民排忧解难的抢答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日子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嘘寒问暖,到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理顺情绪,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排忧解难。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问题的阶段性、差异性、区域性并存交织,我们要深化研判、加强统筹。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要聚焦痛点、堵点、难点,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群众雪中送炭。特别是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在解决一桩桩困扰百姓的小事杂事、烦心事,落实一件件关系群众的实事好事、暖心事中,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住主要矛盾,答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抢答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长期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既要求注重发展速度,更要求关注发展质量。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实际工作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通过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措施,加快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