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个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2-08-08 16:05:16

构建五个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xxxx县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解决农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着力构建“五个治理体系”,以高效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一、构建村级新型组织体系,筑牢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

创新建立村级x+x”组织架构。“x”即“支村社”合一,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一肩挑,把“生产、组织、管理、服务、公益”等功能融为一体,村党支部直接承担起组织群众、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做实公益等责任,夯实了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责任。“x”即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两正一副一文书”的新型村级组织设置,专设监委会主任,作为村主要领导,同时兼任道德建设委员会、综治中心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同工同酬。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x+x”组织体系形成“一盘棋”,统筹协调、融合共治,实现“有组织管事、有专人干事”,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力”大幅提升。

二、构建“四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

建立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扶贫社组织承接、小农户生产、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定政策、树品牌、优服务。精心编制产业规划,确定养猪、养鸡、养蜂、养菌和林下经济、旅游产业“长中短”结合的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力度;外聘xx余名技术员,与本县农技人员组成专业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技术服务;通过控制种源、制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等,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龙头企业带动,跑市场、拿订单、搞加工。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小微企业抱团发展;拿上“金字招牌”跑市场、拿订单;与村扶贫社签订订单,分门别类进行深加工;畅通销售渠道,xx个龙头企业销售了全县xx%的农产品。

村扶贫社承接,聚资源、建基地、抓生产。村扶贫社承接政府的各类项目和资金,聚合本地资源,组织农民和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基地,为生产者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对接龙头企业,拿订单→分解订单→组织生产→产品收购→交付订单。

小农户生产,接订单、搞种养、出产品。农户作为个体单元,只需按照订单生产,定期交付农产品,就可获得稳定收益。这种订单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零风险”生产,有效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问题。

三、构建“两会一规一屋”道德实践体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

构建以践行“村规民约”为主题的道德评议委员会、院坝说事会、村规民约、德美屋“两会一规一屋”道德实践体系。

“一规”约定新风。召开院坝说事会讨论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了村民认可、通俗易懂好操作的村规民约。

“两会”评议美丑。“道德评议委员会”是由党员、新乡贤组成的自治组织,对村民日常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评价;“院坝说事会”是全体村民商议重大事项的议事制度。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院坝说事会,对村民执行村规民约及日常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赋分,好人好事积正分上红榜,不良表现积负分上黑榜。

“一屋”奖罚分明。“德美屋”是兑现评议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各村将所有村民纳入“德美屋”道德积分管理体系,获得的积分可到“德美屋”兑换生活用品。年度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并与年终集体分红挂钩。

四、构建“三个一”法治保障体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县级部门执法力量,在镇办设置综合执法管理办公室,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由镇办统一指挥调度。

一张清单明权限。梳理涉农行政执法事项xxxx项,将xxx项行政执法事项下放镇办,制定执法权限清单,构建县镇权责统一、各司其职、相互支撑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厘清村级xx项具体政策法规,制定权责清单,作为村级组织和干部依法办事的行为规范。

一套机制保落实。推行“院坝说法”,搭建群众学法、干部讲法的法治教育平台。推行“一村一律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推行“最多访一次”,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一次化解。推行“一网统管”,开发社会管理一体化平台APP,将全县划分成xxx个网格,选配网格员xxx个,实现社会治理无死角、服务群众无缝隙、治安防控无盲点。

五、构建全民参与的自治工作体系,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从完善议事决事规则、建强监督机构、拓展监督途径等方面,建立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治工作体系。

明权力,村事民定。梳理村级x大类xx项重点权力,以清单形式明确决策程序和监督方式,村务管理实现了决策有机制、办事有依据、议事有平台。

赋职权,村务民督。明确村监委会工作职责,建立村监委会工作经费由村集体积累预算列支制度,让村监委会有职有权、有钱办事。

晒执行,村情民知。利用xx惠民资金网掌上平台,及时发布惠民资金落实情况。用好村民微信群、院坝说事会平台,做实做细村务公开。推行“重大事项院坝里议、政策疑惑微信上答、权力运行全程晒”,搭建起集村务公开、政策宣传、诉求表达、民意收集、日常监督于一体的群众民主监督网络,激发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

 

xxxx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以“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方向,初步形成了“民事民管、企事企办、联调联动、全民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效,呈现出刑事案件、诉讼案件、民事纠纷、信访案件稳步下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上升的“四降两升”良好局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移风易俗机制创新试点县。

一、抓源头,激活主体,群众问题群众解决

xx县从强化村民自治能力入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

一是成立民事管理委员会。抓住全县xx%的矛盾来自农村的实际,从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入手,将农村民调、红白理事、建房规划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五个专门委员会整合,成立农村民事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宅基地管理、红白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群众自我化解、自我疏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为方便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划小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单位,将全县xxx个行政村、x个社区划分为xxx个网格,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治安巡逻、矛盾排查、信息预警、民事代办等事项,保证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三是组建专职民调队伍。在县里选聘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专职调解员,在乡镇选聘有一定社会威望的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在农村由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和网格长随时受理处置各类民事纠纷,使矛盾纠纷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发现于早、调处于小、化解于了。

二、抓合力,多元调解,基层矛盾基层化解

xx县坚持畅通诉求渠道与多元调解矛盾相结合、依法调解与情理法并重相结合,使一大批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当地。

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立县综治中心,实行全天候值班,定期对全县矛盾隐患进行综合预判,作出信息预警。在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服务室等场所,方便群众随时反映诉求。同时,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信访接待日、党员干部深入镇村带案下访约访、信访代理制度和部门陪访等制度,从多角度、多层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二是构建无缝隙调解格局。针对群众自身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村企矛盾等x类矛盾多发领域成立行业调解组织;在公安、法院系统建立公调、诉调对接办公室,形成司法、行政、行业、民间“四位一体”的无缝隙矛盾联调格局。从xxxx年至今,全县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xxxxx件,调处案件xxxxx件,调解率xx%

三是坚持依法依理依情调解。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或群体事件,一方面依法依理调解,实施挂牌督办;另一方面,根据当事方实际情况,实施人性化处置,近年来多起群体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三、抓保障,强力支撑,乡村治理机制先行

xx县重点建立健全财力保障、信息支撑、考核评价三个支撑机制,保障社会治理效果常态化。

一是财力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xxx多万元,为每个乡镇划拨x万元专项治理经费,为县、乡、村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xxx-xxxxx元补贴。同时,投入xxxx多万元,加强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场所建设,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设备管好事,形成“政府购买、群众自治”的长效机制。

二是信息化支撑机制。为各村网格长配备xG手机,建立全县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投资xxxx万元,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在县城各个社区、街道、单位全部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实现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网”全覆盖,筑牢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

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社会治理“六个三”考核办法,县里每个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x名乡镇调解员,乡镇每季度分别评选出最优和最差的x名村调解委员会和网格长,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是否继续聘用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