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20-04-15 07:24:50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持续大规模地扩招,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60万,2012年达680,2013年达699万,再加上往届毕业而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60万。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在进一步扩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十分重视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就业涉及民生,涉及几百万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着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如果国家花费巨资培养的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就业,这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特别是若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会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规划(201l一2015)》明确指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理论方面上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高效优化配置,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实践方面上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材,有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与人才高地的构建,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就业的公共政策,有利于政府、社会、企业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校积极与市场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避免就业市场化和招生、专业设置非市场化的互相脱节和失衡现象,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适度的发展以及制度体制的进一步深化。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制度大致可分为统包统分和双向选择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就是2000年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统包统分 的就业制度是从1952年7月19日政务院颁布《关于1952年暑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开始,即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有计划地将他们分配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在工作地域、单位、岗位上毕业生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1989年国家教委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竞争机制被逐步引入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还阻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学术领域展开了研究,以期寻求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良策,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相关的理论,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著作非常。高校扩招前,文献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应聘技巧等应用方面,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专家、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问题、就业政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

1.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明确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判断。200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一北大课题组的调查报告解析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报告调查全面,内容详实、客观的叙述了很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趋势与动向。浙江师范大学王永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中也用详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接受《工人时报》采访时也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成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潘士远、林毅夫在《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中也分析了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2.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对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很多有效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重庆大学张军在《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与对策思考》中指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的矛盾等四大矛盾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华南理工大学郭蕾在《自我效能感与毕业取向的研究》一文中强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趋凸显,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客观因素外,关键在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兴趣及能力不了解,对社会需求也知之甚少,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出对就业前景的茫然和对自身缺乏自信。杨元妍认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政策还很不健全,就业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就业措施不完善,就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赵鹏大、娄玉华认为政府应该把大学生就业看成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一要动员全社会所有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要鼓励大学生白谋职业、自主创业。宾建成认为大学生没有更新就业观念,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忽视西部、边远地区,对薪酬要求高,好高骛远。李清霞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目标还很传统,许多大学生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而是向往大城市的高薪职业,使大批大学生毕业生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苟军平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敬业爱岗精神、适应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刘文在《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中,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她认为政府作为就业制度安排的主体,既沿袭传统资源配置的方式,又部分运用市场的调节功能,两种制度互相干扰,使整个大学生就业过程出现偏离。

3.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的研究:贺利军在《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分析》一文中提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从经济政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技术政策和失业保险政策等方面出发。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机会的减少,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产业结构转型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倡导鼓励大学生创业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步:概念界定。对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就业政策的概念做出了界定。

第三步: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的第三部分从多个的方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阐述分析。

第四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和毕业生自身传统的就业观念,高校没有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师资力量,管理体系与市场导向脱节,就业政策配套措施的缺失等。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支持和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1.控制招生规模

政府要对高校招生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各专业就业率情况对高校专业设置做出科学的调整,对于社会需求一般,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应从招生总量上适当减少或停招;对于一些教育质量达不到教学要求和就业率较低的高校,应压缩其招生规模。

2.大力发展经济

要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3.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当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信息、动态不够了解,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以及毕业生就业。因此,政府必须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库,实行就业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并且建设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广泛的就业信息交流渠道。政府还应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就业市场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为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就业竞争环境。

4.鼓励和支持毕业生服务基层以及自主创业

政府要全力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择业、科学择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制度性保障,鼓励毕业生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从基层做起,响应政府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政府需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选拔一些具有政治素养、立志服务基层的优秀大学生对他们实行定向培养,进一步加深毕业生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引导毕业生积极、自愿服务基层。

自主创业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新动向。政府应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解决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风险担保、信贷支持、税负减免以及创业初期社会保障等问题,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对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进行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

(二)高校方面

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的需求,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加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以及创业技能教育,多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创业。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第四,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三)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地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用人理念,杜绝用人歧视,站在人尽其才的高度选聘适合本单位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用人单位还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高校提供招聘信息,走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导,让毕业生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就业。

(四)毕业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要一味的锁定经济发达地区,不要好高骛远,择业期望值不要偏离社会现实,在求职时,要客观的认识自己,正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要抓住自身的特长,发挥优势,相信自己并坚信自己能够胜任用人单位工作,这样才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进而主动出击。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与自我评估,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