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观念的精英》阅读题的答案|瞿秋白

来源:工作范文网 时间:2018-09-03 11:39:06

  记叙文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阐述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的阅读在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贯穿整个阅读的重要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瞿秋白:观念的精英》阅读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锕嵴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酌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geming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自认自己政治 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 “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已有许多典型的 “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跫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geming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的领导人还是读的较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geming的理论就不会有geming的运动”。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沆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魂的话, 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R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C.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

  D.瞿秋白在1935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geming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E.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天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

  (2)请概括瞿秋白的人物形象。(6分)

  (3)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6分)

  (4)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衍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结合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8分)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阅读参考答案:

  ⑴答E 给3分,答D给2分,答A 给1分,答B、C不给分。(A.“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的是人还是译著表达含糊。B.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错误。C.“说明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错误。)

  ⑵

  ①熟谙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善良,忍耐,躲避,仁慈,讲和气。

  ②对政治及权力缺乏兴趣与强烈欲望,是观念的精英,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与极高的文学造诣。

  ③忠于geming不畏牺牲,并勇于解剖自己,坦然面对命运。(每点2分)

  ⑶①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奋斗的勇气。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权力的强烈意志,属于“观念的人”。②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geming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动员者”优势,被时代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抉择),因而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每点3 分)

  (扣住“历史”与“误会”,被动性而非自主性作答。)

  ⑷我欣赏“观念的精英”。(2 分)

  ①“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深具怀疑精神,不盲从,深刻、冷静。(2 分)

  ②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2 分)

  ③他们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每一个时代的变革或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思想家的启蒙,他们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分)

  我欣赏“行动的精英”。(2 分)

  ①“行动的人”有政治上的自信力,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2 分)

  ②基本见解往往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行动果决,又讲究策略。(2分)

  ③具有卓越